除了上麵兩點因素,商氏最終被打敗、政權被取代,最重要和最直接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商氏內部上層勢力的矛盾與分裂;二是在攻滅徐夷之後,班師回朝的過程中,商氏常備軍中的絕對主力和精銳—象軍,遭到了陷阱伏擊,幾近全軍覆沒。絕對主力和精銳的象軍損失殆盡,再加上在征伐徐夷的戰鬥中,商氏的常備軍損傷較大,戰鬥力一下子就跌落了好幾個層次。
對於商帝辛時期,商氏內部高層的矛盾和分裂,我們這裏不去論善惡和對錯,隻把當時大概的情形盡量還原一下。首先,帝辛繼位為商帝,這本身就引發了一個大矛盾。帝辛的父親是帝乙,帝乙的長子叫啟,因為被封於微地,也叫微子啟。而且,據《呂氏春秋》的記載,微子啟、微仲與帝辛是同母所生。因為是長子,同時也因為自身的努力、能力和素質,微子啟繼承帝位的呼聲很高。但是,或許是因為啟出生的時候,啟的母親還不是帝乙的正妃;也或許是因為帝乙對小兒子辛的信任,帝乙最終力排眾議,將辛定為了帝位繼承人。不難想象,商氏這次最高權力的更迭,會引來一次高層勢力的大洗牌,商氏內部高層的矛盾和分裂也是無法避免的。
在權力的核心,手握實權的老男人,和年輕貌美的小女人組合,總會帶來一場天翻地覆的大動蕩。在帝辛之前,有夏後履癸與妺喜這一先例;在帝辛之後,也有周幽王與褒姒這一對後來者;再往後還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最有代表的當然還是唐玄宗和楊貴妃這一對了。與前麵提到的這幾對一樣,商帝辛與妲己這一對權力核心的老少配,也給商帝辛以及商氏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因為商帝辛生活上的腐化,政治上的武斷以及國事上的懶惰,商氏的政事逐漸陷入昏亂、保守和被動的狀態,並將最終帶來空前的危機。
這些危機的內部表現主要有:因為後宮的齷齪內鬥,商帝辛殺死了九侯的女兒,微子啟離開了商都朝歌,殺死了自己的親叔叔比幹,商氏內舉足輕重的奴隸主大貴族箕子為了自保,隻得開始裝瘋賣傻。這些危機的外部表現主要有:商帝辛殺死了九侯,而九侯是一個與商氏結成同盟的大氏族首領;商帝辛殺死了鄂侯,而鄂侯是另一個與商氏結成同盟的大氏族首領;商帝辛囚禁了西伯侯姬昌,這個姬昌就是後來的周文王了,此時他是商氏西部肱骨氏族周氏的首領。那個時候,商氏有四大重要的同盟氏族,前麵三個都已經受到處罰,商氏的重要同盟如今就隻剩下一個崇侯虎了。而對於商帝辛來說,最最要命的還是象軍的覆滅,此時商帝辛所麵臨的形勢可謂是雪上加霜、內憂外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