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公亶父的帶領下,周氏從西部的豳遷徙到了周原。遷到周原之後,周氏放棄了原先在豳的生活習俗,開始建造城郭和房屋,分成邑落居住。因為在族源上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周氏與在周原附近居住的羌部落,建立起了友好的聯盟關係。為了穩固這種同盟關係,古公亶父還娶了羌部落女子太薑。
周氏遷到周原的時候,正值商氏武力最為強大的武丁帝當政時期,而且商帝武丁的征伐,也波及到了立足未穩的周氏。在武丁帝的一次揮軍西征中,就打敗了羌部落和周氏。商帝庚丁在位期間,在一次西征中,大敗羌部落,並且擒殺了羌部落的首領。這個時候,剛剛遷徙過來不久的周氏,一下子失去了安全感。
古公亶父在選繼任者,在史料中是被當作一件大事來記載的。之所以被當做一件大事來記載,或許在周氏的習俗中,一直是秉承著嫡長子繼承製的,而古公亶父的繼任者季曆,卻不是嫡長子。古公亶父有好幾個兒子,史料上明確記載的有長子太伯、次子虞仲,當然還有季曆。之所以不是嫡長子的季曆,能夠順利繼位,史料記載中的理由有二。一是太薑生了季曆,季曆又娶了太任,這兩個女子全都是賢婦人;二是太任給季曆生下了兒子昌,太任生昌的時候有祥瑞。因為有了這個祥瑞,古公亶父就認為,昌能給周氏帶來興盛,於是就把季曆定為了接班人。
根據上麵的記述,古公亶父傳位給季曆地主要原因是第二個,也就是太任生昌時候出現的祥瑞。不過筆者卻認為,對於第一個理由,我們不能輕描淡寫的一筆帶過,需要好好分析一下。對於第一個理由,用通俗的話來講就是,季曆的母親和老婆,都很賢惠,就這麼簡單。那筆者不禁要問了,這裏的賢惠是什麼意思,僅僅是現在通常意義上的“賢惠”那麼簡單麼?在上古時期的語境下,賢會不會還有別的意思呢?
這裏筆者不由自主地就想到了另外一個“德”字,凡是被認為是有德的人,很快就會取得天下。比如帝堯,比如舜帝,比如禹王。那麼這裏的“賢”字,會不會與“德”字有著類似的意義呢,這種可能性是無法排除的。我們來看一下這兩位賢婦人的身世,或許能有一些發現。季曆的母親,也就是古公亶父老婆太薑,是來自於羌部落的女子。鑒於周氏與羌部落的同盟關係,太薑在周氏的重要地位就不言而喻了。另外一位賢婦人,也就是季曆的老婆太任,關於太任的身世,筆者找不出更多、更詳細的資料。但是筆者總覺得太任這個名字很熟悉,總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於是就焦躁地將手中的資料翻來翻去。當翻到有仍氏的時候,筆者突然就停住了,心裏也開始安靜了下來。
因為“少康中興”的事情,我們對於有仍氏,應該都是很熟悉的了,因為少康的母親就是有仍氏的女子。少康複國之後,大肆褒獎有仍氏的後裔,並把他們的居住地賜名為任國。那麼,現在問題就來了,季曆的老婆太任,會不會就來自任國,是有仍氏的後裔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事情就好解釋了。因為不管是有仍氏,還是任國,來曆都非同一般嘛。所以,在嫁給季曆之後,太任在周氏的地位,與來自羌部落的太薑一樣高貴嘛。用另外一句話來說,她們都是賢婦人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