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清楚帝辛的心思之後,姬昌緊接著又揮軍攻打了邘,以及崇侯虎。征伐進行到這裏,西部的諸多氏族與原住民中,原先不服的,都已經被打服了,整個西部似乎都已經成為了周氏的後花園。穩定了西部的局勢之後,姬昌緊接著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遷都,從周原遷到了豐邑。前麵,商氏頻繁遷都的時候,我們已經說過,遷都是一件很複雜的係統工程,同時也是一件勞民傷財的大事。所以,周氏選擇在此時遷都,確實有一點奇怪,奇怪到值得我們來分析一下。根據傳說,周氏這次遷都工程,工期非常之緊,耗費了大量的財力、物力和民力。在整體形勢對周氏極為有利的情況下,姬昌為何不惜勞民傷財,也要遷都呢?在周氏遷到豐邑之後,第二年姬昌就死了。在姬昌死後,他的兒子姬發繼位,緊接著又將周都從豐遷到了鎬。如此頻繁地遷都,這又是為什麼呢?
除了地理位置更加便利之外,筆者分析,周氏遷都的直接原因,或許是為了與商氏爭奪“天命”。那麼,如何才能爭奪“天命”呢?自然是建新城,築高台了。台築得越高,距離上天也就越近,在“天命”的爭奪中,自然也就越有優勢。對於這樣的事情,我們現代人當然會覺得很荒誕,但是不管我們信不信,上古時期的先民對這一點是深信不疑的。對於這種爭“天命”的行為,史料中還有多處類似的記載,比如往前,有夏後履癸“築頃宮、飾瑤台、作瓊室、立玉門”,還有商帝辛耗巨資建鹿台。隻是我們通常沒有把夏後履癸,以及商帝辛的這種行為往“天命”上聯想,而是簡單得稱之為荒淫奢靡的****而已。往後也有類似的行為,比較著名的就數春秋時期楚國的章華台了。楚國一直被稱為未開化的蠻族,春秋後期的楚靈王,為了向中原國家顯示自己是天命所歸,憑借著強大的財力建起了章華台,並於落成之日,邀請諸侯前去觀禮。不僅中國的上古時期如此,世界各地的上古文明,幾乎都有類似建高塔的記載,或者是遺跡。這裏限於篇幅,筆者就不過多囉嗦了。
分析到這裏,對於周氏此時的遷都,我們或許可以這麼來理解。為了與商氏爭奪天命,周氏從周原遷到了豐邑。但是,僅為工期緊張,豐邑的高台規模還不足以與商氏的鹿台爭攖。於是在姬發即位後,繼續在鎬京建城駐台,據傳說,這次築台因為工程量太過浩大,險些在周氏引發一場動蕩。鎬京的高台築成之後,姬發立馬請周邊的諸侯氏族來觀禮,借機向外宣傳周氏獲得了天命。前來觀禮的諸侯氏族都非常震撼,周氏宣傳的效果也很好,周氏很快就取得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巨大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