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卷204 《漁樵問答》(2 / 2)

桓伊別有意味地展顏微笑,自袖中取出那卷神秘的天書竹簡,口中默默念著什麼法訣,忽焉之間,清麗如水花般的光芒彙聚,最後化成了一柄清幽古琴,雖無人彈奏七弦,卻仿佛已有韓娥之音繚繞於耳側。

“此即古琴——繞梁。”

“!!”翼軒與索菲亞皆大為驚異,異口同聲地問道:“它不是碎了嗎?”

“碎了又如何?”桓伊道:“縱是化為一地齏粉,我也有法將之複原,難就難在,尋得那些古琴碎片,昔年為尋訪繞梁古琴碎片下落,曾花了我不少心血,至於複原,雖也不易,但終究比不上尋訪那般渺渺無望,好在最後皇天不負有心人,終為我所覓得。”

“好了,話不多說,你們且坐下,讓我引弦奏曲,以作贈別,送你們一程吧。”

三人遂都找了地方坐下,雲夢先生細思了一下琴曲,道:“我為你們彈一首《漁樵問答》。”

“《漁樵問答》曲意深長,神情灑脫,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櫓聲之欸乃,隱隱現於指下,由於音聲形象準確、生動,因此近幾百年來在琴家中廣為流傳。”

“誌在漁樵者,以此消遣,移情非淺,是曲,傳自何君桂笙,古越之高人,文章蓋世,無學不通,而著述之富,足冠古今,暇更以琴書自樂,綽有安道之風,因見青山綠水,萬古常新,其間識山水之趣者,惟漁與樵。泥途軒冕,敞屣功名,劃跡於深山窮穀,埋聲於巨浪洪濤。天子不能臣,諸侯不能友,是以金蘭同契,拉伴清談,數治亂,論興亡,千載得失是非,劃跡於深山窮穀,埋聲於巨浪洪濤,天子不能臣,諸侯不得友,是以金蘭同契,拉伴清談,盡付於漁樵談笑之中矣。”

翼軒點頭讚道:“聞先生此意,這《漁樵問答》,必為古賢高作。”

“想來先生昔日奔走四海,想要保護的,正是這些璀璨的文化瑰寶吧…”索菲亞說著,見桓伊對自己回以一絲苦笑,就閉口不言,專心等待了。

輕撫摸著琴身,桓伊先生走到一旁坐了下來,把繞梁古琴放平,深吸了一口氣,手指開始在琴上波動,十分流暢。伴隨著琴,婉轉又有些恬然自得的歌聲緩緩流出。

隻見桓伊的手指,彈奏出了第一個音符,他潔如白玉的手指撥弄著七根琴弦,彈出一陣清婉流暢的琴聲,仿佛汨汨流水,又帶著淡淡的愉悅,清風拂過,桂花的香氣氤氳繚繞,刹那間,白袂飄揚。琴聲激越,與鬆濤一起連綿回響,久久不絕。

與此同時,桓伊也啟朱唇,露皓齒,清嗓奏唱曰:

“問乾坤古往今來,任桑田滄海悠悠。陽鳥月兔,飛鳥難留。天高地下,渺渺虛舟。總寄身寥廓。何慮何憂。光陰如水東流,漁人樵子,不識有王侯。數椽茅屋,綠樹青山,時出時還。生涯不在西方,斧斤丁丁,雲中之巒,信乎漁人樵子,不識有王侯。這江山與我度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