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道士入城(1 / 2)

歲月流轉,轉眼已是除夕。

雖然世道很不太平,但汴梁城中的百姓還是在張羅著,或祭祀神靈,或感念先祖,或祈求祥和,或慶幸存生……

郭威仍然留駐在皋門村,等過了新年,再行入都,即位改元,做一個新朝天子。

兵營中,家在汴梁或附近的,都已回家過年,隻有少數無家可歸或是家很遠的士兵留在兵營之中。

正值新年,郭威又馬上要即位稱帝,心情大好。

將留在營中的士兵召集起來,買酒殺豬,一起慶祝一番。

正在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時,守門的士兵進來通報,說營門外來了一個衣衫襤褸的道人,怎麼轟也不走。

郭威一碗酒下肚,說道:“什麼道人?我看就是個要飯的。拿去,打發算了。”說著,將一錠碎銀子丟給了士兵。

士兵到那人掃了郭威的興致,立馬撿起銀子就往外麵跑去。

一會兒,那士兵又跑了過來,說道:“大人,那道人不要錢財,也不肯離開。”

郭威還沒說話,旁邊就有人有些火大,喝道:“這廝太放肆!那老乞丐有沒有說什麼?”

“稟將軍,那道人說,是為小公子而來。”

郭威一聽,急忙說道:“快把他請進來…”士兵剛準備出門,郭威又叫住了他,“不了,老夫親自出營請他。”

郭威立馬放下酒杯,眾人一看,也不停了下來,跟著郭威出去了。

到了營門口一看,那道人:頭帶九梁道冠,當中安一塊無暇的美玉,麵似銀盆,目弱朗星,通關鼻梁,方海闊口,海下三柳須髯。身披醬紫色道袍,上繡陰陽魚,乾侃艮震,巽裏坤兌,手拿拂塵,腰中佩劍,胖襪雲履,真是一副仙風古道。

郭威趕忙施禮道:“仙長有禮了,手下人不懂事,怠慢了。”

那道人微微頷首,“不礙事,大人。”

“仙長真是大人有大量,敢問仙長仙名為何,仙門何處?”郭威雖然跟他很是客氣,但還是想確認一下。

“貧道扶搖子,俗名姓陳,居無定所,四海為家。”

眾人一聽,大吃一驚,郭威內心也是十分喜悅,說道:“原來是峨眉真人在此,真是有眼不識泰山,失禮、失禮了!還請進營一敘。”說著,讓出道路,便右手一伸,邀請道人入內。

這扶搖子,是五代時著名的道士。本名陳摶,字圖南,自號扶搖子。年輕時,想考取功名,後唐長興(930—933)中,舉進士不第,遂隱居武當山九室岩,後移居華山雲台觀和少華石室修道。與隱士李淇、呂洞賓等為友。

曆史上,在後晉天福四年(939年),遊峨眉山講學,號“峨眉真人”。著有《觀空篇》等。並拜麻衣道者為師,從事《易》學研究,著有《麻衣道者正易心法注》、《易龍圖序》、《太極陰陽說》、《太極圖》和《先天方圓圖》等

後周顯德三年(956)被召至京,問飛升黃白之術。世宗命為諫議大夫,固辭不受。宋太宗太平興國(976—984)間,又奉召至京,甚得太宗尊崇,賜號“希夷先生”。相傳年百餘歲而卒。

陳摶好《易》,曾著《無極圖》、《先天圖》、《易龍圖》等,其《易》學思想對宋代理學家有很在影響。他又是內丹術的實踐者和理論家,其內丹學說為宋元內丹各派理論奠定了基礎。

扶搖子拂塵一揮,“大人,不必麻煩。貧道此番到此,隻是因為聽聞了一些郭小公子的事情……”

郭威一聽,立刻拉住陳摶的手,說道:“仙長既然知曉我那孫兒的病症,不知可有辦法去解?”

“郭大人,話不要說的那麼嚴重,小公子那或許不是病症,反倒可能是一種際遇…”扶搖子看眾人一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樣子,接著解釋道,“郭大人可知隋唐時的西府趙王?”

西府趙王?那不是李元霸嘛。作為隋唐第一好漢,手持一對八百斤重擂鼓甕金錘,四平山一戰,憑單騎雙錘,殺了反王70多萬兵馬。相傳,李元霸年幼時曾受到過驚嚇,智力不及孩童,後被紫陽真人收做徒弟,雖然沒有治好疾病,但卻練就了一身的武藝,成就了隋唐第一勇士之名。

郭威一聽“西府趙王”之名,心想郭屹的病可能有治了,連忙躬身施禮道:“請道長救救我那孫兒,我郭家一府,老少一百多人,唯獨隻剩之一個幼童了。”

“大人,能否讓貧道先看看那郭小公子,再來商議。”

“好!”郭威飯也不吃了,也顧不上奉誥來不來了,直接領著道人,帶著幾名親兵,向汴梁城中郭府馳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