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趙國山河破敗、百業待興之際,邯鄲迎來了一位尊貴的客人,或者我們該稱之為主人。始皇帝王駕親臨,到前線視察軍情,了解國際形勢。
秦國已經成功滅韓除趙,秦國大一統的格局日漸明朗。作為這一係列卓越成就的最高領導者,始皇帝有必要巡視領地,一方麵可以穩定軍心、對秦軍起到激勵作用,另一方麵,他也要趁機決定秦國接下來的進攻方向。
把趙國收入囊中之後,秦國領土北至燕國,東接齊國、中通魏國、南臨楚國,這些諸侯國都成為秦國的進攻係統可以直接攻打的目標。綜合其中的利害,我們先把齊國排除在外。雖然秦國可以從趙境伐齊,但是中間隔著魏國,北麵又有燕國的威脅,打起來顧及太多。如此一來,秦國就有三個選擇:
一,攻打距離中原最遠的燕國,它國難以馳援,一統北方之後,由上至下對魏、楚、齊施加壓力。
二,攻打距離秦國最近的魏國,拿下中原腹地之後,可以成功的把燕、齊、楚分隔開來,方便日後各個擊破。
三,攻打偏安南方的楚國,先消除秦國最大的隱患。而且楚國與列國關係疏離,伐楚之時,不慮有其他國家會協助楚國。
就在始皇帝衡量利弊,為討伐哪個國家發愁之時,老天給他送來兩份大禮。
公元前228年,秦王政十九年,魏景湣王辭世,其子魏王假繼位。
隨後不久,楚幽王也死了,他的繼任者楚哀王登基不足兩個月,就被庶出的王子負芻攜其黨羽擊殺。
兩個突然的變故,使魏、楚兩國愈發風雨飄搖,變得國勢不穩、政局混亂。秦國正好趁虛而入,從中漁利,這簡直是天賜良機,錯過可惜。
剛剛自立為楚王的負芻做了一件可笑的事,始皇帝還沒跟他動手,他到首先不安分起來。為了改變幾代楚王不思進取的形象,負芻率先發難,進攻秦國南郡。
南郡之稱始於白起伐楚,當時他攻克鄢城、拿下楚國郢都,西燒夷陵,東侵競陵。楚國為了讓白起退兵,向秦國進獻了青陽以西的領土,秦國遂在這裏建立南郡。
負芻實在是個二愣子,別人避猶不及,他偏偏把腦袋往槍口上送,這不是逼著始皇帝拿楚國開刀麼?
大家還別笑,比負芻更缺心眼的大有人在,就是下麵這個人,導演了戰國曆史上最有看點的曆史事件。替負芻兩肋插刀,救楚國於將亡之人到底是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