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胡來的胡亥(2 / 2)

然而,他選擇擁胡派就真的能“富貴依舊”?

官場如戰場,占在十字路口選擇何去何從時,這回就連久經沙場的他也沒能選對自己的路。

中立派的李斯站在擁胡派這一邊後,這次宮廷之爭已毫無懸念可言了。

隨後的事是這樣,秦始皇的死密而不發,為了掩蓋屍臭味,那些鮑魚派上了用場。我們不知道秦始皇以九五之尊,和鮑魚親官接觸這麼多天的感覺是什麼,如果還能他說一句話,他恐怕會說,下輩子我再也不吃鮑魚了。

同時,出巡的隊伍還在回朝途中,一封由趙高主筆,李斯做總監的詔書卻早已飛到了擁蘇派那裏,詔書的大致內容是:朕巡幸天下,禱祠名山諸神以延壽命。令扶蘇與蒙恬率大軍與匈奴作戰十餘年,至今仍無尺寸之功。不僅如此,反而一直從政治上批叛朕之所為。為抵扶蘇不孝之罪,賜此劍以與將軍蒙恬一起自裁。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在邊境營賬裏的扶蘇接到敕命後,不聽蒙恬的勸阻,揮劍便自刎了。

扶蘇在沒有搞清狀況下就輕易結束了自己寶貴的生命,令人歎息。

主子已死,擁蘇派的代表人物蒙恬孤掌難鳴,最終被趙高落井下石,以“莫須有”的罪名打入大牢,在領教了各種刑法後才追隨主人去了。

就這樣,這次對打,胡亥和趙高不費吹灰之力便搞定了扶蘇和蒙恬。原因是,扶蘇和蒙恬太謙讓對手了(或者是太小看對手了),對手出拳後,他們跟本就沒有還手的意思,直到倒下的那一瞬間,他們也許還沒明白,原來謙讓是會付出生命的代價的。

胡亥奪位後,他繼續了秦始皇在位時光榮傳統的同時(大興建築),還進一步發揚了他民主獨斷的作風。把朝中元老級大臣功臣包括自己的兄弟姐妹,來了個好人做到底送佛上西天。

然而,胡亥想不到的是,他隨後按照趙高的計劃一步一步的施行下去,不久就光榮的成為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傀儡”皇帝。

話說趙高竄通胡亥奪下皇位後,不再管匈奴那邊的事,攘外先安內唄。朝中雖然該殺的殺了,不該殺的也殺了,但在趙高的眼裏還有一根眼中釘肉中刺必需要拔。

這個人便是李斯。李斯是先皇最寵愛的人,位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一職。此番胡亥能順利當下皇帝,多虧了李斯相助。胡亥自然對他也格外看重。

一山不容二虎。趙高待時機一成熟,利用皇帝對他的信任,他把刀子開向了李斯。可憐的李斯還沒明白是怎麼一回事,就被趙高的連環拳擊倒。

李斯也許後來會後悔的,當年他居於宰相之職時,那是何等的威風,如果他那時能激流勇退,就不會有今日之滅門之災了。

退一步來說,他既然選擇了擁蘇派,憑公子扶蘇的為人和蒙恬的正直,他也不會落到這種淒慘的地步來。

李斯是冤死的,在獄中屈打成招,然後趙高拿著他畫押放到胡亥桌前。

居然敢謀反。胡亥隻得痛苦的在詔書上寫下一個大大的“斬”字。

被斬的那天,鹹陽城的百姓們淚如雨下,他們都知道,朝廷現在唯一個還算正直的清官就這樣走了。

那一天的雨下個不停,黃河的水泛濫成災,也許老天也在為李斯鳴不平吧!

沒了李斯,趙高的權力一手遮天。他說一誰敢說二。連秦二皇也不例外。

為了證實自己的權威,順便試探一下自己在群臣中的地位,聰明絕頂的趙高做了一件絕頂聰明的事。

一天上朝,他牽著一頭鹿就往皇宮裏闖,衛士們自然誰也不敢阻攔,誰也不敢詢問。

見了胡亥後,他便說自己牽的是一匹馬。胡亥也不是好被胡弄的,就問群臣倒底是鹿是馬,結果毫無懸念,馬大於鹿。

都說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看來果真不假。

“恩,這明明是一匹馬嘛。”胡亥揉了揉眼睛最後無奈的下結論了。

“皇帝英名。”趙高說這話時,一雙刀子般的眼睛早已掃視了一遍那些說是鹿的人。

連皇帝都說這是馬了,你們居然敢說是鹿,太沒有眼光了。收拾行禮回家吧。

就這樣,待那批指鹿說鹿的人走後,朝廷隻剩下指鹿為馬的人了。

從此,趙高一手遮天,打造了他至高無上的宦官地位。

朝廷腐敗如斯,天下百姓處於一片水深火熱之中。

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哪裏有剝削哪裏就有反抗。

救世主,你在哪裏。隻等你振臂一揮,我等皆和你一起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