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蒯徹和韓信的對話(1 / 2)

三國演義中的魏蜀吳三國鼎立引無數英雄豪傑競折腰。

三國鼎立的前提就是要出現三個能一呼百應的人物。三國時雖然人才輩出,但曹操、劉備、孫權三人憑借出色的才華脫穎而出,最終成了各自的宏偉霸業。

而就在三國之前,項羽和劉邦進行的楚漢相爭時,那個時候居然也可以形成三國鼎立。

聰明的讀者一定猜到了,唯一能和項羽、劉邦相提並論的人便是韓信。他平魏滅趙,降燕伐齊,戰功赫赫,令人側目。更重要的是連項羽手最為得力的悍將龍且在他麵前簡直就是小兒科,不堪一擊嘛。

這個時候的韓信因為平定了齊地,勢利強大的可以左右楚漢相爭的格局了。因此劉邦在不得已的情況下,趕緊分封他為齊王。而項羽也放下架子對他進行勸降。

但韓信小時候受盡了苦難,受過胯下之辱。當初在項羽麾下時得不到重用,是劉邦封他為大將軍,從此才讓他有一展才華的機會。

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因此,韓信婉言謝絕了項羽的招降。

這麼看來項羽肯定沒戲了。但蒯徹的出現使得事情又有了轉機。

前麵已經提到了正是蒯徹的妙計使得劉邦手最為出色的外交家酈食其死於非命。

如果我們站在中立的角度來看問題,就會發現,其實蒯徹雖然使齊地問題一度峰回路轉,生出無數變數來。但是如果真按酈食其的和平方式來解決齊地問題末必行得通。

因為齊地是個“難剃頭”啊,這種和平的方式雖然最快但卻不是最穩妥的,如果哪天齊天大聖翻臉不認人來個“左傾主義”就夠你折騰了。

如果從這一點來看,韓信采取陣地戰的辦法也算一種最幹淨徹底的解決齊地的辦法了。雖然當酈食其當了炮灰總是有點讓人難以接受。但人在功名利祿麵前總是自私的,這是沒有辦法的事。

閑話不多說,我們來看看蒯徹和韓信的這次極為重要的對話吧。

“臣最近在學習相術。”蒯徹一開始就話中有話。

“哦,那你幫我看看相吧。”韓信順應形勢先中套再說。

“大王要我說真話還是說假話。”蒯徹懂得欲擒故縱之術。

“把實話說出來,把假話留給別人再去說吧。”韓信眉頭有點微蹙了。

“我觀大王的相。如果單看麵相,大王最多隻能封個侯而已,而且還會有危險。而如果相大王的背,卻是高貴的無法形容。臣看了一輩子的相,還沒有看到過這樣的富貴相。”蒯徹不急不慢地道。

“先生請詳說。”韓信喜憂參半。喜的是自己相居然有這樣的好。憂的為什麼麵相隻能封侯,而且還會有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