虜陣橫北荒,胡星曜精芒。羽書速驚電,烽火晝連光。虎竹救邊急,戎車森已行。明主不安席,按劍心飛揚。推轂出猛將,連旗登戰場。兵威衝絕漠,殺氣淩穹蒼。列卒赤山下,開營紫塞傍。途冬沙風緊,旌旗颯凋傷。畫角悲海月,征衣卷天霜。揮刃斬樓蘭,彎弓射賢王。單於一平蕩,種落自奔亡。收功報天子,行歌歸鹹陽。
——調寄李白《雜曲歌辭?出自薊北門行》
劉邦對內搞定項羽和其它各大諸侯後,對外將麵臨匈奴的惡意挑釁。對內他和項羽的楚漢之爭驚心動魄,對外他和匈奴的侵略與反侵略戰爭當中同樣一波三折,充滿懸念。
這裏,首先我們來看看匈奴的情況。
一、起源:匈奴的祖先原本是夏後氏的後代子孫中,一個叫淳維的人。後來形成了在北方廣大的草原和戈壁灘上的遊牧民族。
二、生活:他們象遊俠一樣飄浮不定,哪裏有水哪裏有草就往哪裏走,過的是一種遷涉的遊居生活。
三、維生:
主營牲畜:馬、牛、羊、驢、騾、駱駝等等。
兼營狩獵:包括天上飛的,水裏遊的,地上走的野獸。
四、生活方式:食畜肉、飲奶酪。(誰動了我的奶酪源頭就是這樣裏來的)
五、生活習慣:穿衣革皮、被旃裘等。
六、特點:
1、沒有文字,沒有書籍(對於厭惡讀書的人來說肯定會對這種民族的生活方式高呼萬歲。),隻用語言來表達自己想要表達的東西(也正是因為這樣,他們都有名無姓,也沒有字)
2、從小就能騎馬善射術,有馬背上長大的民族之稱。
3、不一樣的禮儀。他們的婚姻很自由,可以自由取配。做兒子的可以娶後母為妻,做兄弟的也同樣,隻要有死去的,就可以結為夫妻。
4、這個遊牧民族的奴隸主貴族是一批貪得無厭的剝削者。他們為了擴大地盤,到處掠奪奴隸,搶奪財物。
請大家注意,這一點是匈奴人最為鮮明的特點。
因此,中原這塊物美豐鮮的地方就成了他們夢寐以求的地方了。戰國時亂世紛爭,更是給了他們可乘的機會。於是乎他們利用中原各國進行內部相殘的戰爭時,多次發兵侵入。
每次來的都是空著手而來(除了必要的兵器刀劍還是要拿來的),去時卻滿載而歸。什麼金銀財寶、錦羅綢緞、糧食牲畜,當然還包括美女佳人因有盡有。
你說每次來都能到得這麼多的好處,以後的吃喝拉撒很長一段時間都不用愁了,連晚上的寂寞都可以由美女消磨了,這樣的事誰不向往。
所以嚐到了甜頭的匈奴人自然來中原來的更勤的了,每次來都變本加利了,食量增大,胃口也增大了,因此中原人漸漸對匈奴感到了很討厭。
這就象到別人的地盤做客一樣,請你來那是主人看得起你,你來了人家歡喜。但這種不請自來的客人(而且還每次空手而來滿載而歸)多半是不會受到主人喜歡的。
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秦昭王時,就修建了一項強大的抵禦匈奴人的工作——修築長城。
但由於當時處於混亂時期,既便是這樣仍然不能有效的抵抗到匈奴的“回娘家”。
而趙國的邊將李牧更是用槍杆子下出政權,直接就匈奴人幹了幾場大仗。
但匈奴人他們不象漢人那樣滿口仁義道德,滿嘴之乎者也,其實滿肚子都是陰謀詭計。他們就實在多了,他們在戰略上達到了超我境界,有利時,自己兵強時就打,不時,勢單力薄時就逃。
而且他們還有還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逃跑不算恥辱,反而是英雄。誰逃的最快最好,隻要能確保自己不死於戰中,就是英雄。
李牧雖然很想一舉殲滅他們,但無奈他們局部吃了點虧後,就變成了縮頭烏龜,和他玩起了捉迷藏的遊戲。他常常在這裏打了一槍,換一個地方,然後再在那裏打了一槍後,又換一個地方,如此一來李牧空有滿腹才智,也拿他們沒辦法。
就就好比貓和老鼠一樣,就算貓再好,如果老鼠太狡猾,能躲的地方太多,還是一樣拿他沒辦法。
“匈奴即入盜,急入收保,閉關防守。”(《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