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廢立太子(1 / 2)

由於戚姬總是不斷在劉邦耳邊吹風,對劉邦下達了最強烈的要求:改太子劉盈為她的兒子如意兒。

劉邦天生就好色,在這個永遠都令他著迷的溫柔鄉裏,他又怎麼不會在戚姬強大的攻勢下動搖了呢?

因此,很快換立太子的事就進入了日程。

當然,呂後也不是吃素的,她早已聞到風聲,於是這件事引起了她的高度重視,她密切地注視著劉邦的一舉一動。

不多久,劉邦就召集了朝中文武重臣,開始商量換太子的事。呂後此時也沒閑著,他專心致致地躲在大殿的東廂房裏,當了一回忠實的觀眾。

呂後此時雖然緊張異常,但她並沒有慌張。因為以她的聰明才智和高人一等的判斷能力,早已算定了擁護原太子劉盈人的人會多些,因為畢竟太子還是在楚漢相爭時就立了的。

劉邦待眾人都到齊後,說出了他這次召集重臣的最終目的:換立太子。

他的話才一出口,眾臣的反對之聲就如滔滔流水不絕於耳。

他們反駁的觀點歸納起來大大致為三點:

1、自古廢長立勸乃是取亂之道。

解析:前秦朝秦始皇就是沒有早立扶蘇為太子,才使趙高這樣的奸臣統領政權,把大好江山白白葬送了,這是前車之鑒啊。

2、給換太子一個理由,太子沒有什麼過錯,憑什麼換了他?

解析:一萬個理由太多,隻要說出一個太子不好的理由來就行了。

3、呂後對漢氏江山的形成有功勞,更有苦勞。她的兒子是佳繼承人。

解析:當初陛下參加革命時,呂家人傾家蕩產地支持他,可以說沒有呂後就沒有漢王朝的今天。

幾乎所有在場的眾臣都在口沫橫飛的闡述反對換立太子的理由時,眾臣中唯有周昌一個人傻傻地站在那裏,臉紅的象三月裏的姑娘,一個字也沒有說。

正所謂,眾口爍金,其利斷金。劉邦這時見眾人這架式饒是做為一個唐唐皇帝也不禁心有餘悸,這時他把目光投向了周昌。

他把換立太子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了周昌這根救命稻草上。

“周愛卿啊,你說如何呢?”

劉邦這樣問是有目的。

1、如果周昌說可以換太子,那麼他的底氣又會上來,雖然隻有一個人支持,但有總比沒有人支持要好。更何況周昌素來以寬厚仁義著稱,在眾臣中還是蠻有分量的。

2、如果周昌不讚成,他也正好有一個台階可下,大不了順著他的意思,更換太子的事就此作罷算了。

劉邦也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竟然忘了周昌有口吃的毛病。

他這一問後,那周昌可憋了大半天才擠出這麼一句話來。

“陛……陛下……廢……廢掉太子,臣……臣……臣不能奉命……”

眾人聞言都一改緊綁的臉,大笑起來。

劉邦也笑起來了。

話說到這個地步了,劉邦還能說什麼好,廢立太子的事隻能這樣暫且做罷了。

眾人退朝後,呂後找到了周昌。

呂後不顧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竟然給這個“救命恩人”下跪了。

周昌當時那個震驚和感動都是無以倫比的。

在個人羽翼末豐時,呂後就是這樣忍隱地來拉攏這些擁護太子的朝中大臣。

而通過這次廢立太子的事,戚姬和呂後雙方的較練再度升級。

如果說以前她們在後宮的爭奪還是猶報琵琶半遮麵的話,現在就已經正式公開的較練了,由暗鬥變成了明爭。

可惜的是,這第三輪的較練,戚姬幾乎耗盡了全部力量,而呂後幾乎沒有接招的情況下,最終還是呂後取得了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