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輪的失利,對戚姬來說打擊是巨大的,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戚姬已有一隻腳站在了懸崖的邊緣了。
她本來以為把劉邦搞定,太子一事就搞定了。因此,對於劉邦這天說上朝論討廢立太子一事,她心裏很是激動,她甚至認為,那隻不過是例行公事,就象青年男女結合得有人說媒一樣,討論的結果,她不到十歲的寶貝兒子肯定會變成太子的。
然而,她一直苦苦等待的好消息並沒有等來,等來的隻是失魂落魄的劉邦。
劉邦陰沉的臉已經告訴了一切。
一切盡在不言中,戚姬滿喜悅的期待頓時化為烏有。
她甚至怎麼都想不明白連唐唐皇帝也有做不成的事。也直到這時,她才知道事情的嚴重性。
她這才後悔起來,看來廢立太子這步棋她走的太匆忙太草率了,她滿以為這步棋怎麼走都擊中了敵人的要害,自己可以穩操勝券,但棋盤上的風雲變化出乎了她的意料之外。
一步行來錯,回頭已百年。戚姬又不是傻子,她知道自己一旦失敗,那麼他將麵臨的是什麼?
呂後會輕而易舉放過她嗎?
因此,在劉邦麵前,她又使出了殺手鐧——催淚彈。
事實證明她的殺手鐧每次都是湊效的,劉邦原本受傷的心沒有人去安慰,現在反而需要來安慰別人了。
於是他向他最心愛的女人立下了這樣一份保證書,中心思想可以用首歌來形容:好男人不應該讓心愛的女人受一點點傷,決不會象陣風兒東飄西蕩……
戚姬聽了劉邦的保證,雖然心裏稍稍寬心,但她心中的疙瘩卻是如烏雲般揮之不去了。
她和她兒子的安危隻怕不單單是劉邦所能保住的,因為通過這件事,她知道就算是一國之君也不是萬能的啊。
從此,戚姬臉上再也沒有笑容了。
劉邦看在眼裏急在心裏。是啊。昔日周幽王弄了個“烽火戲諸侯”隻是為了博他最心愛的紅顏一笑。
千金難買一笑。
怎樣才能讓自己心愛的女人放下心中那千千結,重新展開笑臉呢?
關鍵時候,他手下的臣子也不全都是酒囊飯袋,這時禦吏趙堯就主動獻計了。
他隻說了十個字:為趙王選相,萬事無憂矣。
劉邦是明白人,一聽就明白了是怎麼事,他頓時茅塞頓開,馬上就召周昌進殿來。
這周昌是啥子人,上次開太子大會時,他雖然也是反對派,但正是他那幽默搞笑的一句“臣不能奉命”解了他的圍,讓他有台階可下。
再加上他楚漢相中也立下了汗馬功勞,在眾臣中的威望是很高的。
當劉邦說出了要立他為趙王的代相時,本來已被呂後那一跪震驚的周昌一個趔趄差點跌倒。
他也是個明白人,他很想做個中立派,他知道自己一旦卷入這場後宮的爭奪戰中,將會引火上身的。
然而,此時君命如山,他又怎麼能違背呢?
就這樣,不久,周昌護著如意離京上任去了,太子爭奪戰總算暫時告一段了落,這場戰役最終以戚姬的失敗告終。
而戚姬仗著劉邦的“保證書”表麵上仍可高枕無憂,而且他兒子也找了個德高望眾的周昌去輔佐了。
但劉邦將來百年之後,他的保證書失效後,戚姬還能做什麼?她能鬥過心狠手辣的呂後嗎?他兒子有周昌輔佐就真能永保平安嗎?
一切的一切後麵將會給你接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