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料事如神(2 / 2)

劉邦決定自己再次領銜出征時,他的親信秘書長兼私人保鏢(馬夫)夏侯嬰變得很忙碌起來。

他通過各種渠道打聽到原楚國的令尹薛公很了解英布的人,就向劉邦推薦此人打聽英布的情況。

夏侯嬰那是啥人物,他的話自然極巨份量,劉邦於是馬上傳薛公前來問話。

密室裏,兩人的對話開始了。

“你看朕跟英布的形勢如何?”劉邦意思已經很明確,是問是自己的形勢好呢還是英布的形勢好呢?

“英布有三條路可走,如果走正確第一條路,他的形勢一片大好;如果走不好不壞的第二條路,鹿死誰手,雙方還是一個末知的結果;如果走錯誤的第三條路,他必敗無疑。”薛公語出驚人。

“願聞其詳。”劉邦一聽來了興趣。

隨後薛公就開始他的演說了,他詳細的分析了所謂的上中下三條路的情況。

1、上策(上路)

英布的進軍方針:向東攻取吳地,向西奪戰楚地,吞並齊地, 占據魯地,鼓勵燕、趙兩地,然後固守大本營淮南。

結論:崤山以東就不再是朝廷所有的了。

2、中策(中路)

英布的進軍方針:向東攻取吳地,向西奪占楚地,吞並韓地,占領魏地,掌握敖倉的儲糧,阻塞成皋通道。

結論:誰勝誰負將充滿懸念。

3、下策(下路)

英布的進軍方針:向東攻取吳地,向西奪占下蔡,然後把輜重送回越地,自己返回長沙。

結論:這是一條神奇的通往天堂的天路。

麵對薛公有條不紊的分析,又驚又喜的劉邦馬上生出一問:“英布會采取上中下中的哪一策呢?”

薛公說英布他會采取下策。

然後又說出了論據:英布隻能夠看到眼前即蒼蠅之利,他哪裏能看到更遠的東西呢?

OK,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啊。

問完話,劉邦心時裏的底氣更足了。於是他為了下定必勝的決心,在帶領十萬大軍出發前,就立皇子劉長為淮南王。(已經把真正的淮南王英布當成是透明的了)

正在這時,久不露麵的張良出現了。他削瘦的身子盈盈一握,比MM的柳腰還要細小,蒼白的頭發在陽光下格外刺眼。

“陛下,請恕臣身體有羌,不能隨你一起出征。”

“朕知道了。”劉邦問道,“你的僻邪劍譜練到第幾層了?”

“謝陛下,臣資質魯鈍,練到第三層就再無進展,還在原地踏步。”張良說著話鋒一轉,提出自己的第一個忠告:“臣特為你這次出征餞成,並且告贈下陛下一言,那英布乃是匹夫之勇,隻需智取不要硬拚啊。”

“朕明白了。”劉邦此時向個溫順的小孩,對張良頻頻點頭哈腰。

“陛下還應任太子為將軍,監領關中軍隊,以防陛下走後發生的意外啊。”張良提出自己的第二個忠告。

“朕明白了。”劉邦說著馬上下了一道命令,抽調關中三萬精兵做為太子警衛隊,由太子親自指揮,負責關中的安全保衛工作。

臨走前的兩個忠告,看似微不足道,卻讓劉邦更加看重他了。

從這些細微之處,我們不難看出,張良就是張良,他的計謀比起“漢中三傑”中的其它兩位韓信和蕭何都要高明百倍。

也正是因為這樣,劉邦先後對韓信和蕭何都動了手,唯獨對張良始終沒有一點“表示”都沒有,最後讓他完整的走完了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