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章 撫勵(2 / 2)

徐階眼皮緩緩撩起,道:“好。今日過小年,好事連連,皇上,老臣這裏有幾張票已經擬好,既然李公公這邊發生了事情,那就不必再由他轉呈了,直接由皇上您來批紅罷。”說著掏出幾張單子,內侍接過,送到紫宸台上。

隆慶拿過來一瞧,上麵盡是些虧空數目,登時臉色微僵。

財政方麵的虧欠在嘉靖二十幾年就已開始連年遞漲,國家現在打不起仗已經是個既定事實,麵對這樣的現況,僅僅強調民心士氣的重要亦無濟於事,在這薄薄的幾頁紙麵前,自己剛才所說一切都顯得外強中幹。

他見這幾張單子上並無內閣簽字,知道還不是終定數目,徐階神通廣大,很多爛賬呆賬,經他努努力還有平複的可能。也明白他把這單子遞上來,是想要冷靜一下自己。當下笑了笑,命內侍將票擬單子送回,說道:“朕已說過,今日娛樂為主,國事以後再辦,閣老何必如此心急呢?”

徐階麵對送回的單子,兩眼空空不著一物,緩緩道:“老臣年事已高,頭腦昏憒,辦事早已力不從心。李次輔和陳先生都在年富力強,居正也是如日中天,有他們在朝,天下無憂。老臣前者已向皇上提請過一次致仕還鄉,不知可有決議,還請皇上示下。”百官聞言登時一陣嘩然。

隆慶微微皺眉,如果說剛才還是在警示,那麼現在明顯就是在置氣了。然畢竟明其心跡,知道他也是謀國之人,不願深加計較。一笑道:“閣老玩笑了,薑太公年八十未曾言老,何況閣老才剛過耳順之年呢?”一擺手:“來人哪,給閣老上戲,咱們也跟著一起順順耳。”在眾官笑聲中,內侍傳召,曲聲奏響,一樁大事,就這樣輕輕遮過。

隨著悅耳的絲竹聲,梁伯龍率幾名戲子琴師入殿。參拜已畢,行腔走板,扮唱起來。

這頭一出墊場小戲名為《狂鼓吏》,是《四聲猿》中的一出,說的是彌衡在陰間做了官,聽說曹操已死,趕忙來閻羅殿,又將他臭罵一通的故事。眾官瞧著曹操被彌衡扯著胡子忽東忽西,一會兒諷刺挖苦,一會兒連罵帶批,時而戲謔滑稽,時而又痛快淋漓,一折聽罷,無不鼓掌稱善。

劉金吾瞧著隆慶表情滿意,心裏也暗暗生美。

戲子們下去換裝,隆慶將梁伯龍喚住,笑道:“梁先生,朕可是久仰你的大名啊!”梁伯龍低頭道:“弗敢當!”隆慶淡笑道:“先生不必多禮。說起來,朕與你的恩師魏良輔也算是老相識,當年他任山東布政使,每次到京師述職,必有一幫文人雅士相聚,共同談說音律,厘板排腔,一時風流滿堂,蔚為盛觀。朕當年還小,聽魏先生一曲,數日飲食俱廢,真是回味無窮啊。不知魏老先生如今可安樂否?”

梁伯龍深深一躬:“回陛下,恩師他老人家致仕之後,回到家鄉太倉著書研曲,後來貧病致盲,晚景淒涼,已在去年亡故了。”他用了北方官話的音,刻意壓製自己的方言,好讓眾人都能聽懂。

隆慶目光一澀,喃喃道:“原來如此,可惜,可惜。”眾官瞧著梁伯龍,都覺此人太不曉事,正值高興時候,卻偏說這些來填堵。李春芳道:“人過留名,雁過留影,人生各有際遇,魏先生能留下‘曲聖’之名,必當流芳後世,且有梁先生這樣的高徒將昆腔發揚光大,也足慰其在天之靈。”隆慶笑道:“李閣老所言極是。梁先生,這墊場之後的大戲,想必更是精彩絕倫。”

梁伯龍躬身道:“草民有一出新戲,自編成之後,從未公演,今日正要獻與陛下。”

劉金吾暗想那《精忠記》也是老戲了,雖經你改過,卻也算不得新,沒想到你這梁家班主大名在外,也來玩這種噱頭。心下暗笑。

常思豪聽到此處,心中又複提緊,偷眼向戚繼光望去,卻見郭書榮華正笑吟吟瞧著自己,登時感覺心裏被刺了一下,仿佛所謀一切,半分都沒逃過他的眼去。

隆慶四顧群臣道:“嗬嗬,如此說來,咱們大家倒是趕上首演了,今日可要大飽眼福。”眾官都附合稱是。隆慶問道:“但不知先生這出新戲,是何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