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章 發落(3 / 3)

武誌銘喜出望外,忙不迭地磕頭謝恩。陳勝一在他肩頭點了一腳,喝道:“唐門有好生之德,饒了你們這條性命,這就抬上齊中華的屍體,回東廠複命去罷!”武誌銘道:“我們還哪敢回東廠?那裏原來也不是我們待的地方。我小武說話算話,就此隱遁深山,決不出來了!”他的傷還算輕些,過去將齊中華屍體背在身上,郭強架起倪紅壘,施了個禮道:“侯爺,我們這就走了,您老保重。咱的馬匹都拴在西北邊林子外頭。”說完又向唐家三人行禮——唐根背過臉去——郭強將頭一低,隨著武誌銘一瘸一拐地去了。

常思豪陷入沉默,忖道:“如果給予他們的關懷能夠戰勝對東廠的恐懼,他們會不會和自己見以坦誠?今天的慘劇可否避免發生?”

世事沒有如果。

忽然之間,自己能給他們的不再是“一口飯吃”,而竟然是死亡。這一念閃過,刀柄便仿佛還握在手裏似的。

無恩義相與,背叛就沒有什麼不可原諒。此刻看著他們離開的背影,感覺上居然是鬆了口氣。

陳勝一和唐氏兄弟商量之後,尋著馬匹回縣城通知眾人,在城裏買了方上好壽材,置辦雜物,一並用馬車拉來。就在這墓園中搭起靈棚。小林宗擎親在靈棚中誦經超度。唐墨顯手摸紙人紙馬,想起在寨中所設詐死誆人的機關,不想一計成讖,事竟成真,流著眼淚不住自責,罵自己這主意大不吉利。唐墨恩扶背相勸。這二人從小到大都在奶奶身邊隱居,雖然人到中年,操辦白事還是頭遭,儀程規矩全然不懂,三位夫人雖是治家好手,此時此刻哭成淚人,卻又如何拿得起來?好在有陳勝一幫忙操持,總算撐起局麵。

常思豪望著靈棚內外穿白過素的景象,也無顏去和秦家兩位姑姑相見敘禮,想要搭手幫忙,唐門下人知他身份,都是客客氣氣,委婉拒之。他轉來轉去無事可幹,在樹蔭下找了塊石頭閑坐,回味著今日之事,忽然便想起秦絕響來,尋思自己總覺得絕響在變狠變壞,但是一個孩子麵對那樣錯綜的勢力、複雜的時局,內心裏產生的恐懼,自己是否忽略了呢?在京期間事情越來越多,自己對於身邊人的關心體察,是越來越少了。

李雙吉湊過來蹲下,靜默無語。

夕陽西向,林葉間的金光變作紫紅,常思豪道:“你不必來陪我的。”李雙吉道:“俺不是來陪你。”常思豪望著他。李雙吉道:“俺想問問你,啥時候吃飯。”常思豪歎出口氣道:“我還不大餓。”李雙吉道:“俺餓。”

常思豪呆了半晌,拉他去找陳勝一,過不多久,飯菜便從眉山縣城裏送了過來。唐門的人都在悲傷中無心飲食,常思豪提起一個食盒,拉著李雙吉示意走得遠些。李雙吉不解,常思豪道:“大家都很難過,咱們在這大吃大喝,總是不好。”李雙吉嘟噥道:“該難過難過,該吃飯吃飯,難過就不吃飯,哪有這道理?俺總以為自己傻得不行,可是你們這些聰明人一陣陣的腦子好像比俺還亂。”

常思豪回過頭來,止步望著他。

李雙吉也停下:“俺說話比較二,您老別往心裏去。”

常思豪臉上忽然有了笑容。移開目光,繼續前行道:“不是,你說得很對。”李雙吉跟上來:“是嗎?俺本來也覺著沒錯,可是別人都不同意,說沒道理,還說俺二。”常思豪道:“道理和事實是不一樣的,懂道理和明白事也是不一樣的。”他來到墓園角落,在一塊青石上坐下:“道理是人定的,所以人們會各講各的道理,而事實就是事實,就像雞蛋落地上碎了,碎了就是事實,永真不假,沒有什麼可爭辯。你能把情緒和事件分得開,這不是二,而是你有與別人不一樣的聰明。”

李雙吉笑道:“從小到大,這是第一回有人誇俺聰明。”說著蹲在他身側,打開食盒,抓饅頭扔進嘴裏,興衝衝地嚼起來。

常思豪看了一會兒,微笑問道:“你們鬼霧究竟有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