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護主果然沒有失言,長孫侍衛回來後不久,崔舉,也就是崔護主的忠仆,就帶著一個包袱進了追風牧場,當著長孫侍衛和李平川的麵,把一個小小的紫木匣子從包袱裏拿了出來,小心翼翼地放在兩人前麵的桌子上。
“崔護主怎麼沒有過來?”長孫侍衛一手按在匣子上,沒有急著打開,卻忽然抬頭看著崔舉,盯著崔舉的臉,狐疑地說道。
崔舉已經上了年紀,頭發胡子的都已經白了,從來到這裏,臉上都一直陪著笑。聽見長孫侍衛問話,忽然臉色大變,抽了抽嘴角,眼眶好像也紅了。
“為了這塊玉璽,我少爺可謂費勁了心血,一位至親好友也不幸殞命,我擔心他觸景生情,這次才搶著過來,攬下這個差事的。難得我們少爺信得過我,也希望長孫將軍一定要記住答應我們少爺的話。”話一說完,一雙淚眼滿懷期待地看著長孫侍衛。
答應少爺的話?李平川看了長孫侍衛一眼,難道長孫侍衛暗地裏給了崔護主什麼承諾,可是自己怎麼一點不知道。
聽完崔舉的話,長孫侍衛把目光從他臉上收回,不置可否,也沒有再理會他。長孫侍衛此時俯下身,小心翼翼的打開匣子,自己一個人看了許久,才抬起頭來,臉色雖然沒變,可話音卻已微微顫抖,明顯心底已經起了驚濤核浪,“東西我們已經收到,你回去告訴崔公子,我還要好好看看,隻要這東西是真的,我的承諾也不會是假的。”
崔舉點點頭,感恩戴德地走了。
長孫侍衛把其他人都差遣出去守住門口,隻留下李平川和侯平兩人,才小心翼翼地把玉璽拿出來,輕輕放在桌子上。
這就是號稱價值連城的稀世奇珍,傳國玉璽。此物此時散發著淡綠色的光芒,靜靜地躺在那裏。此物據說是用當年的那塊和氏璧雕成,可保萬年不壞。此物方圓大約四寸有餘,上滿雕刻著五條活活如生的碧龍,躍躍欲試,大有破壁而出的架勢。正麵刻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大字,可能就是當年李斯所刻。
幾個人屏住呼吸,靜靜地打量著這傳國玉璽。過了半晌,侯平忽然咦了一聲,說道:“這是真的傳國玉璽嗎,怎麼少了一個小角,還有,這玉璽的肩部,似乎還有兩行字,‘大魏受漢傳國璽’,‘天命石氏’,這是什麼意思?”
長孫侍衛不屑一顧地看了他一眼,沒有說話,侯平訕訕地閉上嘴。李平川不想讓他如此尷尬,於是耐心說道:“傳國玉璽,自秦朝以來,一直是皇權神授的信物,當年外戚王莽篡權,太後氣憤不過,才把玉璽甩碎了一個角。後來漢獻帝被迫‘禪讓’給曹丕後,曹丕吩咐人在這傳國璽肩部刻上‘大魏受漢傳國璽’,以此來證明他不是篡位,實在是欲蓋彌彰阿。這‘天命石氏’也是如此,是後趙石勒所刻……”
話說到這裏,長孫侍衛在旁邊輕輕咳嗽一聲,李平川心中明白,連忙打住,恨恨地瞪了侯平一眼,怨他多事,才讓自己說漏了嘴。
原來當今太上皇李淵,前朝也深受隋皇器重,世襲了唐國公,兩家還是表親。而大唐之開國,也是從李淵逼迫隋恭帝“禪讓”帝位開始的。將心比心,在這一點上,李淵不比曹丕等人好多少。這可能也是當今皇上極力要求找到這傳國玉璽,以求心安的原因所在。再進一步,這當今皇上,皇位來得更不地道,他本不是嫡長子,為了這個大為,手上可是沾滿了自己親兄弟們的鮮血的。
侯平看出了氣氛不對,卻不知道自己說錯了什麼話,隻好尷尬地和李平川大眼瞪小眼。正在這個時候,忽聽門外有人大聲喊到:“風心堂的風老爺子有急事要見李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