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千秋廷辯(上)(1 / 2)

梧桐殿是曆任楚王的寢殿。午飯過後,日日操勞國事的東方毓側臥於榻上,枕邊放著林瓔謄寫給他的兩卷商策,正在梧桐殿中閉目養神。兩卷商策,均是那年趙王所提的平梁商會頭籌所書,一卷是劉璟的“大國治,國治大”之論,一卷是恕兒的“重修平梁寧和宮”之論。

東方毓雖閉著眼睛,卻毫無睡意。未時的陽光透過西窗灑在寬鬆的白袍之上,他想到林瓏、恕兒、愆兒,心中不禁一暖。木木,你還記得你十五歲那年,咱們在月下仙祠裏得的簽詞嗎?如今咱們已經是“浮萍別離凰鳳聚”,一雙兒女也都長大了。

等到愆兒十八歲時,我就告訴他和恕兒,他們是大周王族之後,他們擁有的才是九州列國最尊貴的姓氏。雖然“潛龍在水似池魚”,但龍就是龍,不論是在水中遊,還是在上飛,隻要心中無愧,龍顏便不會蒙塵。坐在龍椅上的不一定是真龍子,活得自在逍遙、問心無愧的,也不一定都是江湖草莽。

我隻希望恕兒和愆兒兩個孩子能夠安身立命,百年無虞。至於建功立業,名垂青史,那些勞什子,還是由旁人去做吧!亂世之中,自有英雄,也不缺咱們的孩子去湊熱鬧。遁跡能狠心把他的義子推上齊王之位,不過因為劉瑢不是他的親生兒子。

我,先王林琅,陳王李忱,祖爺爺周樂王,有哪一個願意讓自己的親生兒子去做那些刀尖舔血的事?

林瓔那孩子聰慧非凡,仁善明理,又懂得審時度勢,隱忍不發。楚王之位傳給他,才是對楚國最好的選擇。我替先王收拾好殘局,再教林瓔兩年,便禪位於他。那時候,楚國一定會成為列國之中最最政通人和之地。

等到那時,我會告訴咱們的恕兒和愆兒——真龍不需要飛在上,不需要人盡皆知。能安一方水土,一挽驚濤駭浪,便不是池魚,不是凡夫。

正思索間,一名宮人跑了進來,跪倒在楚王臥榻二十步之外,稟奏道:“啟稟殿下,公子正在臨江酒樓外與十六個江湖高手比武。公主和太子也在臨江酒樓裏。”

東方毓未睜眼睛,並不在意兒子與缺街比武。在他看來,這個年紀的男孩子,不與人打打架,鬆鬆筋骨,難道要躲在溫柔鄉裏墮落沉迷嗎?

東方毓笑道:“十六個高手?除非是四個衛王、四個蜀王、四個齊王和四個趙王齊聚楚國臨江,否則愆兒無礙。他們比了多久了?若是擾民,就叫臨江府衙的人去勸散,別讓愆兒當街殺人。”

宮壤:“回稟殿下,公子隻是比武,聽很有分寸,並沒有重傷於人。公子帶出宮的侍衛雖然遭了那些江湖饒暗算,但還有兩個暗衛跟著,一個暗衛已經去過了臨江府衙……可蹊蹺的是,府衙今日空無一人,隻有一個師爺在。”

東方毓睜開了眼睛,問道:“臨江太守杜誠呢?”

宮壤:“杜大人剛剛去了千秋殿,有要事請奏殿下。”

東方毓立即起身,宮人伺候他換上龍袍,兩人便趕往議政的千秋殿。

東方毓大步繞過跪在千秋殿上的臨江老太守杜誠,扶他起身,道:“杜卿,快請起。不知杜卿有何要事奏報?”

老太守是楚幽王在位時所任,一直兢兢業業地守衛臨江城,其德高望重,不遜楚國一郡之主。東方毓對他也十分敬重。

杜誠麵色一沉:“殿下,明日是楚國七郡一統的第一個中秋佳節,所以臨江城裏城外一共安排了十二處地方,為百姓燃放焰火爆竹,以慶團圓。今日晌午,這十二處地方,接連差人來報,早晨檢查時,發現焰火庫被盜,裏麵存放的焰火爆竹,一夜之間不翼而飛,不知去向。”

東方毓皺眉道:“這十二處焰火爆竹若是放在一起,會如何?”

老太守踉蹌一步,東方毓急忙將他扶住。老太守握著東方毓的手臂道:“殿下……且不將十二處放在一起,就是單獨一處被歹茹了火,也是很危險的。所以這些焰火爆竹一直由官家分配管理,每年都要清點、查驗,每逢節慶,都是要分開放置的。這樣一夜之間盜了十二處焰火庫的事,老臣聞所未聞,不知從何查起。老臣已在入宮之前,將府衙的官兵全都派出去挨家挨戶地詢問,一刻也不敢耽擱!”

東方毓點零頭,平靜道:“杜卿,你繼續讓府衙官兵滿城搜尋,如有可疑之處,就算是王公大臣的府邸,就算是內宅之所,也要直接進去搜。本王不怕得罪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