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璟更不曾對蜀王又任何情緒。羨與妒,談不上,敬,也談不上。僅有幾麵之緣,在拆招時學會了他的劍法罷了。而蜀王戰死晉陽關外,死前斬殺戎人無數,他卻隻能坐在白玉宮裏聽朝會,聽楚王林瓔為蜀王烏邪舉辦了一場盛大的祭禮……那時,他才真的敬重蜀王烏邪。
雪夜裏,劉璟獨自踏上白玉高台,靜望白玉宮裏的點點燭火。
“敢問君子煎熬於此何所眷?”
“煎熬於此何所眷……”他默念著滅玄道長的字跡。“君子彼命所慮所悔,皆可隨彼命去。君子此命所願所恕,盡可同此命來。”
雪停後,明月清亮,劉璟抬頭望月間,心念已決——
人生在世,總要為自己活過一次。
成我者,敗我者,生我者,滅我者,從此不再是別人,唯有我自己。
……
許多年後,劉璟仍記得,那晚月色澄澈,燭光溫和,他連夜寫下了一封禪位書,將宋國物歸原主。
禪位書是寫給宋懷王的。
他打算翌日朝會之後便立刻差人送去趙國平梁。
然而翌日朝會所聞,卻又將劉璟綁在了宋國王位上。
劉璟接過軍中送來的趙國探報,竟說戎族人又入晉陽關。戎人此次來勢洶洶,兵貴神速,不取城池,如餓狼般奔襲到平梁城外,途中滅了五座趙國軍營,又燒了八處趙軍糧倉。
令人意外的是,平梁城門緊閉,趙王不出。
曾經的趙王躬親馳騁沙場,一柄長劍刺落多少戎族的寶刀,此次戎人欺到趙國都城,他卻閉門不出,引得趙國上下一片嘩然。
更令人不解的是,戎人在平梁城外隻停留了一日,沒等到趙王出城迎戰,便又朝東奔襲,在趙國大小城池村野燒殺搶掠,猶如蝗災。
劉璟剛剛讀罷遲來的趙國探報,便又收到宋趙邊境將領的急信。
戎人已經攻入了宋境!
西有戎人欺趙而趙王無所作為,任由戎人直入宋境,東有楚人伐宋,且宋軍之中瘟疫肆虐,若不及時醫治,恐怕宋軍無法抗楚,亦無法抵抗戎人。更有甚者,等到瘟疫入侵楚軍,戎人便可將宋楚兩國吞入囊中。
劉璟不得不長歎一聲,一邊聽朝臣們議論戎人勇猛、楚人狡詐,一邊在心中權衡:
“我若此時禪位給不知所蹤的趙王,便是將宋國無辜百姓的性命置於不顧。
而楚人伐宋,又不是宋楚聯姻,我若此時將宋國拱手於楚國,宋國上下必定極力反對。
正值天災人禍橫行之際,我若一走了之……宋國必亂,戎人必會踐踏九州土地,到時生靈塗炭,豈不是我的一念之錯?
罷了,大丈夫在此處雖無眷戀,卻也不能瀟灑到毫無道義與責任。”
當日朝會,宋王力壓群臣,提出與楚軍議和。
劉璟親筆寫下了宋人皆覺恥辱的議和書,命人快馬送去坐鎮宜德城的楚國安邑王東方愆手中。議和書中寫道,楚軍此役所得城池,皆歸楚國,望宋楚止戰止戈,療理軍中瘟疫,共防戎人來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