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衛峰說:“平尚廠與我們公司是老關係了,希望今後還能很好地合作。王保文剛下海自己幹,廠裏處於過去的友誼給予一定的支持是應該的,但總要給公司留一塊呀。改產亞麻棉布不是不可以,也可以給我們一些貨,但亞麻棉布這個品種大起大落太厲害,一旦改產後對機器影響較大。其實純棉的市場現在很好,1127這個品種一直很受歡迎,能保證常年生產,保持產品優勢。3042這個品種我們也有能力包銷,但價格沒理由提的那麼高,連石家莊三棉出口全國最高價才2.70元人民幣一米,我們廠怎麼能訂到3.70元一米布呢?”
談了一整天,就是談不攏。歸結穆廠長的觀點,一、大部分織機都改產亞麻棉5147,已全部有人訂貨了;二、可以保留一部分機台生產純棉1127,每月一車,但要拿錢出貨,象過去那樣先拿貨後付錢不行,工廠有困難;三、王保文的貨要有一定保證;四、3042可以生產,但價格下不來。
林衛峰算了一下帳,青成廠每月答應兩車7137,一車人棉布,如果平尚每月能供兩車貨,這樣全年實收彙的一半以上就有了保障。但看平尚廠現在的態度,就連每月一車1127都很難保證,今年的帳就很難算了。
在平尚談得很不愉快,幾乎是一無所獲地回到公司。
紡織品出口市場從1989年下滑以來,到1992年上半年進入最低穀,從1992年下半年開始好轉,到了1993年底轉旺。首先是亞麻棉布購銷兩旺,價格大幅上揚,然後純棉布也開始旺銷。由於王保文準備走了,紗布一部後期工作處於收尾階段,庫存隻有一百多萬元的貨,對於這樣一個出口實收彙的大科來說,幾乎等於沒有庫存。現收貨一是貨源緊張,二是市場好轉,先發貨後給錢幾乎不可能了,而要用錢收貨,銀行貸款又緊張,資金不足。這兩個主要的關係廠又都要照顧王保文的情麵,分流出一些貨,看來問題很大呀!
轉眼到了一月中旬,汪總從香港回到公司,林衛峰把大體情況向汪總彙報了一下。汪總說:“你是倉促間接手的,情況不明,工作也有個適應過程。今年給你們部的任務可以減一點。”
林衛峰說:“任務不用減,全公司每年的實收彙總任務是一定的,我們減了別人就要增加,我一上任就減任務,影響不好。況且如果減的少,對我們沒意義,減多了,公司負擔重,我們還是原來的任務,別再增加就行了。但需要公司給予資金等方麵的支持。”汪總滿口答應,安經理和總會計師王慧芳都表了態,資金上一定給予支持。安經理原來就對王保文有點看法,他主張把過去公司的關係戶都控製住,不能讓王保文帶走,他表示一定支持林衛峰把
工作搞起來,“一定要超過王保文”。有了公司領導的態度,林衛峰心中好象有了些底。
平尚的穆廠長專程來公司找林衛峰,問問上次在工廠的談話林衛峰是不是有什麼誤會,安經理和汪總都給他打過電話,好象他們不支持林衛峰了。老穆說,我們廠和公司是老關係了,因為比較熟,話說得隨便些,因與林衛峰頭一次打交道,互相不熟悉,其實工廠是非常實在的,說到就能做到,有些困難說的多一些,也希望林衛峰今後能多理解,多支持,決沒有別的意思。老穆這樣講,林衛峰當然沒法說別的。中午請穆廠長吃飯,汪總和安總也都參加了,席間大家談得很融洽。汪總對紗布一部的全體說:“今年任務很重,你們要努力支持林衛峰把工作幹好。”又對小李說:“你是老業務員了,本來有意思讓你挑擔子,但紗布一部經理的崗位很重要,怕你一下子擔不起來,才把林衛峰從深圳調回來,但你一定要努力幹好。今年幹好了,有你一半功勞,如果出了問題,你也要負一半的責任。”小李連聲答應著。
幾天後,林衛峰帶著小李、陳軍和常悅芳去北京。紗布一部每年春節前都要去一次北京,到中紡總公司拜望有關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