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強弩(2 / 2)

四人得令,昂頭脫去了上衣,坦然將右肩伸向張棟。剛剛心下稍安的張棟定睛一看不禁傻了,眼前四人的肩頭上除了一個軍奴的印記外,赫然還烙著一個火紅太陽的標記。驚怒交加的張棟,陡然間隻覺心口處遭了一記悶棍,嗓子口一甜,一口鮮血噴出,跌坐在地。

*************************************************************************************************************************************

花兒坡營中,孫旭東正在操場和王剪一同試射經他改製後的弩,一百五十步的距離,王剪一連試射了三次,支支都中了插在前麵的木頭小人,不由興奮之極,大讚校尉大人的弩既省力,又準又好用。

孫旭東第一次看到弩就覺得太原始了,雖然已經具備了現代弩的雛形,射程也比弓箭要遠,但它的準確性太低了。而準確性正是弩最大的長處啊。他拿了一副弩在自己營房裏琢磨一個時辰,發現影響準確的主要是三個地方,一個是弩的扳機直接去推動鉤牙,要用很大的勁才行,這肯定會大大影響射擊的精確性。二是弩的望山是固定不動的,不管射程多遠都在一個地方,完全沒有考慮到箭鏃的飛行是一個拋物線的過程。三是箭鏃呈扁平的三角形,既不是很符合空氣動力學的流線原理,影響射程,遇有風時也會影響精準。

雖然找到了問題的症結,問題並不好解決,主要是扳機,想法是加上一個聯動機構,利用杠杆原理去推動鉤牙,這樣省力的同時可以保證弩身的穩定性,大大提高弩的精準性。可要實現時卻讓孫旭東費了不少腦細胞,想畫張圖吧還沒紙,沒鉛筆,沒直尺,沒三角板,沒圓規,真是讓他費盡了心思才弄妥了。望山的問題倒是好解決,隻要參照現代軍用槍支的標尺原理就可搞定。將原先為一個整體的望山拆成兩部分,底座銼成台階狀,隨著距離的遠近調整望山的高度就行了。第三個問題在花兒坡營卻沒有辦法解決,因為這裏的軍中器匠最主要的任務是修補損壞的兵器,根本打製不出孫旭東要求的,三個棱麵相同大小的三棱型箭鏃。

兩人來到距木頭小人二百步的地方,孫旭東讓王剪再試射一次,王剪用腳蹬開弩弦,放入弩箭後瞄準,輕扣扳機,孫旭東設計的聯動杠杆機構極輕巧地就推開了鉤牙,一陣疾風掠過,弩箭射出,兩人張目細望確好象沒有射中前麵的木頭小人。

趴在木頭人那邊的小山跳起身,飛也似地跑過來,喘著氣稟報道弩箭射到了木頭小人的腳下了。孫旭東微微一笑,接過王剪手中的弩,將望山調高了一格後蹬弦上箭,略作瞄準,嗖地一聲射出,稍後就見那邊的兵士們歡呼雀躍不止。王剪匪夷所思地看著這猛然間威力大增的弩說道:“校尉大人,這支弩能否賞給標下?”孫旭東哈哈大笑:“別急,待本校尉再稍作改動後,即送到齊田大營,請景將軍命軍中器匠以後就照著這樣子做,鑫國大軍的弩兵都能用得著。”

孫旭東回到營中,仔細琢磨著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改動,隻可惜弩臂的製作工藝太過複雜,和製作長弓一樣需要的時間很長,不過眼下可以在原有的弩上進行改製,就可節省不少時間。

正在細細思量,帳處蔡輪走了進來,躬身稟道:“孫先生來了。”

“快請。”孫旭東急忙起身,對這位大才,他一直保持著足夠的尊敬。兩天之前由他導演,景監主演的大戲確實是太精彩了。

孫先生坐在二人抬上,伸手接過蔡輪遞給的陶碗,喝了一口水道:“校尉大人,咱們從白國到這兒時日已是不短了,也不知那邊的情形到底如何,總是有些放心不下。”

孫旭東點頭道:“先生說的是,我也有些不放心,咱們弄的動靜弄得實在太大了。景將軍派去的細作一個都沒回來,想來濟城看守很嚴,估計三國還在跟白軍接仗吧。”

“是啊,所謂知已知彼,百戰不殆。這消息不通,咱們就好像是瞎子,眼前的事也隻能是估摸了。”

孫旭東聽著孫子的名言,心中歎了一口氣,隻可惜此孫子非彼孫子,要不這樣的現場直播世上有幾人能聽到啊。忽然心中一動,大聲令蔡輪:“你速速帶著人,不拘到哪裏,去替我逮些活鴿子來。”

看著孫先生瞪大雙眼,孫旭東故作神秘地一笑:“等他們捕來了,先生就知用處了,嗬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