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想想陳姬的話也有道理,加之一直對趙高用得十分順手,便放出話來留了他一條狗命。沒想趙高出宮後,找人把自己閹了。半年之後再來找秦始皇,始皇大為感動,不僅赦免其罪過,而且複其原職。另外,還讓他做了胡亥的老師,教胡亥識字,決案斷獄。由此趙高和胡亥又有了與別人不同的關係。
年逾半百的秦始皇在第五次出巡時病倒了。雖然他一生都在尋求長生不老的秘方且“討厭別人談到死”,這時也不得不考慮身後之事。將幾十個兒子掂量來掂量去,覺得胡亥雖然最得他的疼愛,但要將他開創的革命事業進行到底恐怕還有些欠缺;長子扶蘇雖經常挑釁他的權威,但為人“剛毅而武勇,信人而奮士”;再加上大將蒙恬的輔佐,還有可能保持江山永不變色。況且,依照嫡長子繼承製也應該傳位於他。當下始皇不再猶豫,招來兼管著皇帝符璽和發布命令諸事的趙高,讓他代擬一道詔書給長子扶蘇,要扶蘇將軍事托付給蒙恬,立即趕回鹹陽主持國事。這等於從法理上確認了扶蘇的接班人地位。詔書封好後,始皇吩咐趙高火速派使者發出,豈料趙高假意允諾,因想到扶蘇與自己向來不合,擔心扶蘇繼承帝位後,對己不利,暗中將詔書扣壓下來。
車隊行到沙丘平台,秦始皇感於閻君的至誠相邀,爽快地去了。丞相李斯鑒於皇上死於宮外而新君又未確立,害怕天下人知道真相後大亂起來;同時也擔心秦始皇的諸多兒子來爭奪皇位,殺得血肉橫飛。於是封鎖消息,將屍體置於韞轅車內,隊伍所經之處,進獻食物、百官奏事一切如故。因此當時除了隨行的胡亥、趙高和五六名寵幸之臣知曉始皇已逝外,其餘的人均被蒙在鼓裏。
趙高深知胡亥昏庸胡鬧,但越這樣的人越好控製。一天傍晚,車隊停下住宿,趙高覺得時機已到,便帶著扣壓的遺詔來見胡亥,勸他見機行事:“而今大權全掌握在你我和丞相手中,希望公子早作打算。”胡亥雖然糊塗,但也知道當皇帝的好處太多了,自從老爹死後,無時不在做皇帝夢,有時想著當上皇帝後的那種得意日子,竟有好幾個晚上沒有睡好,隻是礙於搞不清大臣們會不會擁護而沒敢輕舉妄動。今聽趙高一番貼心之語,蓄蘊已久的野心馬上蠢蠢欲動起來,但仍有些猶豫,歎息道:“父皇病逝的消息還沒有詔示天下,怎麼好就麻煩公和丞相呢?”趙高早已摸透他的心思,當即表態說:“公子對我不用擔心,隻要您決定幹,我會效死相助。機會難得,事不宜遲。當然這事沒有丞相的支持不行,我會設法讓他同意。”胡亥正求之不得,立即答應。
李斯是秦朝開國元老之一。他跟隨始皇多年,協助始皇統一天下,治理國家,在朝中享有很高的聲望。趙高看出,隻要爭取到李斯,篡位之事就可成功。為此,他頗費了一番心計,對李斯的發跡史進行了深入研究。此人出身布衣,因為不堪卑賤窮困才效命於秦始皇。而今雖然位居三公,享盡榮華富貴,但卻時時擔心眼前的一切一朝會失去。為此常常表現得畏畏縮縮患得患失,有時還幹出一些違背常理甚至傷天害理的事,比如他和韓非是同學,因為韓非學問比他大,秦王很欣賞,他怕秦王重用韓非後自己失寵,竟陷害韓非,用毒藥將韓非毒死。還有,為了讓秦始皇接受他實行郡縣製的思想,把有人持有不同的意見歸罪於讀書的原因,建議秦始皇焚書,使中華文化遭受了一次最大的浩劫,幾同於當代的文革。綜合分析李斯這些舉動背後深層次的原因,趙高得出結論,別看李斯表麵上一心為公,實際內心存在巨大的灰暗。於是,決定抓住李斯這個性格弱點進行攻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