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趙高的陰毒(1 / 2)

趙高徑直找到李斯,有恃無恐地對他坦言:“皇上駕崩一事,外人無從知道,給大公子扶蘇的詔書及符璽還在我那裏,定誰為太子,全在丞相與高一句話,丞相看著辦吧!”

李斯大驚,聽出了他想篡改始皇遺詔的圖謀。當下斷然拒絕,義正詞嚴地說:“如此大逆不道的話,你怎麼說得出口!李斯本來出身低微,幸得皇上提拔,才有今日的顯貴。皇上既將天下存亡安危托付給你我,怎麼能夠辜負他呢!”

趙高見正麵遊說無效,話鋒一轉,反問道:“丞相,依你之見,在才能、功績、謀略、取信天下以及扶蘇的信任程度諸方麵,你與蒙恬將軍誰強呢?”這句話正觸到李斯的痛處,他沉默半晌,黯然地說:“我不如他。”趙高裝出十分關切的樣子,進一步試探道:“丞相是聰明人,其中的利害關係恐怕比趙高看得更清楚。大公子一旦即位,丞相之職必然由蒙恬取代,到時候,你現在的富貴還能保住嗎?胡亥公子慈仁敦厚,實是立嗣的最佳人選,希望丞相仔細度量度量。”

這句話讓李斯猛醒,他太知道失寵的滋味了!當年秦王信任韓非,大小事都按韓非的意見決策,朝中官員全都疏遠他,世態炎涼一時全讓他體會到了。如果再來這麼一次,我李斯還有能力把一個更強大的政敵除掉嗎?不能!好在現在就有機會阻止這種事情的發生,我何不抓住呢。萬念私為首,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他表現出十分痛苦狀,然後仰天長歎一聲:“身處絕境,也隻能把自保放在首位了!”趙高知計已成,也不管他真痛苦假痛苦,欣喜若狂,馬上拿出兩份早已擬好的假詔書,讓李斯認可,一份立胡亥為太子;一份以“不忠不孝”的罪名賜死扶蘇和蒙恬,並讓人馬上送往上郡。

扶蘇接到詔書後,如晴天霹靂,肝膽欲裂。他失聲大哭著,轉身回到帳中就要拔劍自殺。蒙恬素來受到始皇信任,對這份詔書頗感意外,勸阻道:“陛下而今出巡在外,又沒有立定太子,諸公子必定都虎視眈眈,暗含窺伺之心。他委任你我監軍守邊,足見信任之深。今天忽然派使者送來賜死命令,怎知不是欺詐?不如馬上去麵君,弄清楚真假再說下一步。”那使者早就受了趙高、胡亥等人的指使,隻在一旁不斷地催促。扶蘇雖然也懷疑這份詔書可能有假,但因父子倆過去意見常有不合,這次仍然認為父皇有意責備他。說道:“陛下當年令我監軍,已無立我為太子之心。今既定胡亥為太子,他年齡最小,陛下必恐諸公子不服,尤其是我。你我領三十萬大軍,守邊禦賊,其勢足以謀反,雖陛下神威天降,卻也不得不防。陛下賜我以死,正為此情。我一日不死,陛下一日不得心安。”言罷揮劍自殺。蒙恬不肯不明不白地就死,使者便將他囚禁在陽周,兵權移交給副將王離,又安排李斯的親信為護軍,這才回去複命。胡亥聽說扶蘇已死,心中一塊大石落地,打算釋放蒙恬。此時正好遇上蒙毅替始皇祭祀名山大川歸來,蒙毅是蒙恬之弟,趙高記起當年之仇,擔心日後蒙氏重新掌握大權,不如索性一網打盡。於是對胡亥進讒言:“先帝本來早就想立您為太子,就是因為蒙毅屢次阻止才沒有實行。這種不忠惑主的人,不如殺之,永絕後患。”胡亥信以為真,就派人把蒙毅拘留在代地。

趙高見障礙已除,建議胡亥趕快回去繼承皇位。這就是秦二世。趙高官封郎中令,成為胡亥最親信的決策者。

胡亥登上皇位不久,就追求起窮奢極欲的生活。為了顯示皇帝的威儀,即位第一年的春天,就仿效始皇的排場沿著東線出巡,一直到達海邊。又南下會稽,最後由遼東返回。此外,大修阿房宮,征召五萬名精壯之士屯衛鹹陽,並收集天下奇花異草、珍禽奇獸供自己玩樂,以至於“鹹陽三百裏內不得食其穀”。但他畢竟底氣不足,常常憂心忡忡。一天,他向趙高感歎:“朕既然已君臨天下,如果能在有生之年享盡人間歡樂,實現自己所有的心願,那該是多好啊!”趙高何嚐沒有這樣的隱憂,立嗣一事,全是他一手策劃,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一旦機密泄露,別說榮華富貴,死了能不能保全屍體都是問題。今見二世亦有此擔心,乘機和盤托出自己的想法:“陛下所慮極是!沙丘之謀,諸公子和大臣們都在懷疑,這些人難保不有二心。臣每每想到這些,就戰戰兢兢,恐有不測。他們都是潛在危機,一日不除,陛下的位子就難保不被顛覆啊!”胡亥連連點頭稱是,急急地問:“卿有何高見,但說無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