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自謀生計(總090節)(1 / 2)

何秋霖在市場管理和檢查中發現,和平菜市場一直都存在著某些個體商販故意短斤少兩、克扣秤頭的現象。常言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當時,個體商販使用台秤的寥寥無幾,而推廣使用電子秤是此後幾年才出現的。在農貿市場,個體戶所使用的大多是最古老、最經濟、最便於攜帶的杆秤。杆秤因其構造簡單、容易改變計量性能,因而成為個體不法商販用於克扣顧客斤兩的主要量具。比如,有的個體商販使用的是短了一小截的秤杆。正常情況下,最大秤量為15千克的秤杆長為70厘米;最大秤量為10千克的秤杆長為60厘米;最大秤量為5千克的秤杆長為55厘米。

平時,市管員在巡視市場中對個體戶所使用的那些不合格的杆秤,一經發現,便統統強行收繳並銷毀。這之後,某些個體商販竟又使用了一種可以伸縮的木杆秤,在杆秤的前端巧妙地裝有可伸縮的機關。當這種做法再度被揭穿時,工商所隻好做出“一刀切”的明文規定:凡木杆秤一律不準使用,一經發現就沒收銷毀。可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你有規定,我有辦法”,這些個體商販也來了個花樣翻新,仍然拿出了換湯不換藥的應對招數。比如說,“一秤兩砣”便是他們瞞天過海的手法之一:同一杆秤配備有正常的秤砣和比較輕的秤砣,在市管員上班或下班後的時間裏,輪流換著使用不同的秤砣,即可神不知鬼不覺地欺瞞顧客,又可輕而易舉地逃避市場管理者的檢查。更有甚者,他們用杆秤稱東西時,往往會偷偷地在鐵托盤下吸附一個小塊磁鐵,從而達到短斤少兩的目的。還有極個別的不法商販,竟然練就了一手“障眼法”的絕活。其手中的杆秤倒是看不出有什麼破綻,稱起斤兩來也能讓顧客看得真真切切,可所賣出的東西卻是嚴重地不足斤兩。

“對個體不法商販短斤少兩、克扣秤頭的這種違法行為,一定要嚴肅處理。”工商所陳燦所長在檢查和平菜市場經營情況時,曾經向該市場主管幹部何秋霖多次強調過,並提出具體要求地說道:“你記住了,管市場既要‘管而不死’、又要‘活而不亂’。你要好好動一番腦筋,想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辦法來,在較短的時間內改變目前這種管理不力的現狀。”

為此,何秋霖采取了兩個辦法,並加以實施:一是在菜市場內多處增設公平秤,並配備專人負責處理顧客的投訴問題。二是在菜市場中心處設置工商所宣傳欄,向群眾介紹一些識別不法個體商販短斤少兩的具體方法。

一天早市,在陳素英的攤檔前,一位阿婆買了一斤半豬肉和三斤二兩豬骨頭。在回家的路上,阿婆用自帶的彈簧秤稱了稱:豬肉實重一斤二兩,豬骨頭不到二斤七兩。這可是嚴重地短斤少兩呀!於是,她趕緊掉頭返回市場,並找到公平秤稱重驗證,最終證實她的確被賣豬肉的個體女商販克扣了不少斤兩。那阿婆也不是盞省油的燈,她怎能忍受了。隻見她氣得臉色煞白,憋著一肚子火氣,黑著老臉來到了工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