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新生活(5)(2 / 2)

漸漸的,廟宇的另幾間空廂房也給打掃出來,裏麵鋪了些木板,用石塊壘了些石板凳,靠近神像處立著一塊長方形木板,用墨水塗了遍,就當做黑板了。村書記還特意到鄉上要來一箱粉筆,交由“武相萍”。至此,棗村成立了學校,吳麗俊成了村裏的頭一位教師,也是唯一一位教師。五歲至十五歲的孩子成了這所學校的首批學生,冬天就擠在武相萍的屋頭裏講課。

不僅是教師,她還成了村幹部的一員。經村委和村民大會一致通過,由“武相萍”擔任村委保管和會計。

她那件廟廂房再不像以前那樣孤零零了。尤其冬天,村民除了砍柴和挑炭,就沒有什麼農活了,姑娘和婆姨們拿著手上的針線活各家串門,她們首選定是吳麗俊的廟廂房了,一邊做針線活,一邊聽她教孩子們識字。不僅如此,晚上還有好幾個姑娘抱自家行李陪著吳麗俊過夜,小小的炕頭你擁我擠,有說有笑,一點覺不得冷。

整個冬日,吳麗俊是快樂的,甚至連惡夢都少有了,也顧不得專門想念自己的丈夫了。好奇的姑娘和八卦的婆姨們問起她的私事來,她無耐於臉麵,隻好盡量吐露點,這樣才又使她漸平靜的心跌宕起伏。

吳麗俊聽從了村老人的話,自個找了塊幹淨的短木頭,用刀細細削平,在上麵工整地刻上了:“供奉亡夫阿木爾之位”,放置一個很是恰到的地方。每每砍柴或挑炭回來,若能采摘到紅紅的小酸棗,就先供在丈夫的牌位前。

人們知道了她是沒了丈夫的寡婦,所以好心人時常給張羅對象,尤其郭二狗家的婆姨,她十分喜歡吳麗俊,更不嫌棄她是寡婦,一心想給自家弟弟撮合,但最終還是被吳麗俊委婉拒絕了。她法子簡單也幹脆,從不給自己留任何餘地,總告訴別人她是克夫的命。即便有心之人,也慢慢敬而遠之了。

吳麗俊倒是舍不得那幾個和她夜夜共枕的姑娘,其中一個嫁到了鄰村去,她還傷心了好一陣子,好像自己身上掉了一塊肉似的。好在姑娘們不是一下子全部嫁走了。她們大大咧咧,嘻嘻哈哈,在一起不僅消愁解悶愁,而且還增添了不少生活樂趣。吳麗俊自然成了女孩子們的閨蜜,什麼心事都少不了跟她傾訴。

漸漸的,她習慣並愛上了這種生活。如她日記中寫道:

——“棗村每塊青石,每滴雨露是芳香馥鬱的花蕾;拯救我,一顆顆美麗樸實的心靈從土炕頭洋溢,驅走嚴寒寂寞;在消融,那塵埃苦澀的堅冰,灶台和柴火是快活的眼睛,照亮一片時空;一切生在土地上,苦水是澆在菜地的大糞,來日又何來苦之有啊?;厭倦那過去,愛上現在——靈魂的淨土,願以殘力挑水劈柴,開荒種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