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過澆他們打著,少康也不閑著,他先利用反間計離間寒浞兩個兒子的關係,可能是血緣紐帶關係不強,兩個兄弟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少康先幫助戈戲打敗了過澆,過足了扶弱擊強的俠客的癮,接著他反手一掌打敗了戈戲。
戈戲落荒而逃,緊接著與其兄長冰釋前嫌,合兵一處,準備卷土重來,但在掌軍由誰做的問題上有了爭議,過澆仍然堅持“長兄即是資本”的原則,戈戲則提出了“有誌不在年高”的口號。這倆孫子又吵起來了。
少康利用他們的不和,出奇兵,在山穀中夾擊之,獲敵頭顱幾百眾,戈戲被擒,過澆被殺,二人皆未繼位即戰死,恨之不和。
這時的寒浞還沉迷在酒色當中,絲毫不知道他的兩個繼承人已經被革命隊伍殺了,而複國軍隊也打著他的旗號去歸化那些本屬於他寒浞的軍隊,這一切都是他始料未及的事情,沒想到一個乳臭未幹的毛孩子竟然會占領他的天下,並且還能延續夏國祚三百多年,這是他怎麼也沒想到的。
三日後,少康的先頭部隊兵臨城下,他們帶著五百人的特遣小分隊輕鬆的拿下了四大城門,寒浞這老小子還是依然無視他們的存在,他仍然做著能夠突破有仍國的“長城”的美夢呢!
這時的情況真得利用夏朝的後朝的後朝,也就是西周史學家的話來說了。那就是“三分天下,其二歸夏”。
那一分隻是負隅頑抗,或者簡直說是一點抵抗都沒有,或者化用毛主席的電文的結尾那一句話“我大軍業已完成對寒浞軍的全麵進攻,正在蓄勢待發,隻要寒浞敢來,過澆和戈戲的下場就等著他呢!”
這時的大勢突然轉向了少康的“忠義複****”,人民正等著偉大的少康元帥殺盡寒浞之兵力,勇敢的解放他們,反剝削,反對法西斯式的壓迫。
這是城內也有了許多想要分一杯羹的“起義反正軍”,寒浞真是眾叛親離了。
寒浞最後一座城池在先頭部隊的猛攻下被攻破,寒浞死的時候,後羿的妻子死了,因為她背叛了後羿,所以曆史上羞於提她的名字。隻是後世給了她一個不好的稱謂--------純狐。看樣子真是個狐狸精。
少康登位,夏朝複國。但是對於其父留下的爛攤子、經過寒浞敗壞的朝政和後羿破壞的生態環境這三大問題,他也沒有足夠的辦法治理,所以他寄希望於改革。
改革條約有幾項非常明智,我來寫給大家:
1。對於王位世襲製,分兩種形式:兄終弟及和父子相承。我朝選用兩項穿插進行,先帝有子傳子,無子傳弟。
2。長幼有序,長子應繼承大統。
3。對於後羿被殺的原因,皆是由於其妻與寒浞有情,其妻年少,為後羿五十八歲所納。故我朝規定,夏王年至五旬已經摒棄納妻之念頭,改為無為清淨之相以為善。
4。對先王啟、太康及相之過失,為王者亦已深悔過,以此為亡國之兆,深戒之。特此減賦減役一年之久。
5。對謀逆之人,若後羿、寒浞等,隻誅其為首之人,其他一概不究,與民休息,換人世間一公道。
6。設獵令,凡不合時宜而出獵者,以謀逆罪誅殺之,允許各民自刻寶印,以明身份。
這時的政府是比較在意民權的可以說太康就是失民政而失國的,但是,少康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休息民政,確實辦得不錯,少康的複國也是有利於人民的。
少康在位二十二年,他在位年數少,是因為他的大半生都在複國,自己五十多歲才當上國王,他已經傷不起了,但是這是他還是要奮鬥,他在位二十二年後,讓位給自己的兒子杼,自己則成為太上皇,這時他已感覺大去之期將至,一個月後,少康病死,終年七十八歲,這時的政府一片和諧。
而帝杼的在位時期,正值我們現在的敵人日本人所居住的島嶼與中國大陸分離時期,這個分離時期從帝杼十一年(前1927年)------周惠王十七年(前661年),很長很長。
總之,因時間關係,年前我隻能寫這五章了,在年後,我會繼續寫的。多謝大家捧場!
祝大家新年快樂!來年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