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滅國的種子(1 / 2)

宣王的荒唐事

周宣王繼位時,曆經周厲王統治下的西周王朝吏治敗壞、百姓離散,周宣王於是下令修複公室、廣進諫言、安頓百姓、修繕武器;興畋狩禮樂,效法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遺風,並及時任用召穆公、仲山甫、尹吉甫、程伯休父、虢文公、申伯、韓侯、顯父、仍叔、邵穆公,張仲等賢臣輔佐朝政陸續發動對周邊部族的戰爭,使衰落的周王室權威得到恢複,諸侯又重新朝見天子,四夷鹹服,史稱“宣王中興”。

大家以為這就是周宣王好的一麵麼?其實這隻是他為政前十年的表現,也就是說他在這時候在政治上沒犯過過多的錯誤。

軍事上呢,那就更不必說了。第一戰還是由獫狁引起的,這個民族與華夏族的仇恨很深我們前麵已經講過,這裏便不再贅述。先介紹一下獫狁部落的基本情況:獫狁是位於中國北方和西北方的部族,在周厲王時期就曾出動部隊劫掠鎬京周圍的財物及人口,被大臣武公派多友擊退。

可是他們非常的不老實,還是準備報仇,隻不過他們選錯了年份,他們選的是周宣王五年而不是十五年,所以可想而知,他們敗得多麼慘。史書上是這麼記載的:823年(周宣王五年)六月,獫狁再次進攻西周,主力部隊集中於焦獲(今陝西涇陽西北),前鋒部隊抵達涇陽(今陝西涇陽境內),直接威脅到鎬京和旁京的安全,周宣王命尹吉甫率軍反攻。尹吉甫以元戎十乘為先頭部隊,日行三十裏在彭衙(今陝西白水東北)擊敗獫狁,繼而追擊至太原(今甘肅平涼附近)。周宣王又派南仲率兵至朔方(北方邊境地區)築城設防,緩解了獫狁的威脅。前816年,周宣王派虢季子白率軍攻打獫狁,在洛水北岸大敗獫狁,斬首500人,俘獲50人。

虢季子白在班師回朝舉行獻俘禮時,又命屬下不其率兵追擊敗退至洛水的獫狁,取得勝利。此戰過後西周解除了獫狁之患,周宣王在太廟為虢季子白舉行了隆重的慶典來表彰他的功績,賞賜他馬匹、弓箭、彤矢和斧鉞並賜予其征討蠻夷的權力。

接著這位周宣王又開始征伐位於西部的犬戎部落,這支犬戎部落又被稱為西戎,其實西戎這個詞是用來稱呼中國古代西部部族的,隻因為他們長期威脅西周王朝的西部邊境。

周宣王在位時,多次命諸侯征討西戎。前824年(周宣王四年),周宣王任命秦仲為大夫,命其帶兵征討西戎。前822年(周宣王六年),秦仲戰敗身亡。周宣王召見秦仲之子秦莊公兄弟五人,給他們七千兵卒,命令其討伐西戎。秦莊公擊敗西戎,周宣王封秦莊公為西垂(今甘肅一帶)大夫,加封大駱犬丘(甘肅禮縣一帶)的土地。

此外,晉國因為靠近西戎的領地,所以經常不經請示征伐西戎,所以在周宣王中期,晉國和犬戎交手甚多,比如前805年(周宣王二十三年),晉穆侯率軍攻打條戎(今山西夏縣西南)。前802年(周宣王二十六年),在千畝(今山西介休南)戰勝當地的戎族。前790年(周宣王三十八年),又在汾水、隰水擊敗北戎。

在和這些西方和北方的部族打架的同時,周宣王又命尹吉甫經略淮夷,淮夷是什麼呢?

淮夷是淮河、漢江一帶的東夷部族,又稱南淮夷、淮南夷或南夷,自周穆王時期開始強盛,多次入侵伊水、洛水流域。周厲王時期,曾為西周南方屏障的鄂國國君鄂侯馭方聯合淮夷、東夷大舉進攻西周,深入周朝腹地。周厲王調集西六師和殷八師派虢公長父征討,未能取勝。多虧大臣武公派屬下禹調動兵車百輛、甲士二百、徒兵千人參與作戰,最終擊退聯軍,俘獲鄂侯,滅亡鄂國。周厲王隨後又與虢公長父親自率兵征討淮夷至角(今江蘇淮陰南)、津(今江蘇寶應南)、桐(今安徽桐城北)、遹(今安徽霍邱西南),終於平定了這次叛亂。戰後淮夷震懾於周朝的武力,稍加臣服。

前823年(周宣王五年),周宣王命尹吉甫向淮夷征收布帛、財寶、糧食及力役,並且頒布法令,規定淮夷在經商時,不得擾亂當地的治安和市場秩序。後因淮夷停止納貢以及再次反叛,周宣王命召穆公率軍征討。據《師寰簋銘文》記載,此戰師寰作為隨軍將領統帥齊、杞、萊等國軍隊,消滅了淮夷的冉、翼、鈴、達四位首領,獲得俘虜、牲畜及財物,取得戰功。此戰過後,淮夷徹底臣服於西周。

不要以為周宣王中期是一個無作為的國王,其實他對於東夷還是有打勝仗的辦法的。徐國在西周時期是東夷的強國,後在周朝的連續打擊下,徐國的一些部族南遷至淮水流域,逐漸發展成淮夷中最強的一支力量。周宣王在位時,命卿士南仲和太師皇父在太祖廟整頓周六師,然後親率大軍與太師皇父、司馬程伯休父前往征討。大軍沿淮水東行,經過激烈戰鬥,周軍擊敗徐國。徐國臣服後,四周各方國、部族皆臣服於周。前810年,南仲派駒父、高父前往淮夷,各方國、部族都奉命迎接來使,進獻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