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稱霸的是宋襄公,他是個空談仁義道德的諸侯。公元前638年11月,楚國伐宋,宋襄公率領大軍迎戰於泓(河名,即今河南省柘城西北的漶河)。他認為君子不能乘敵軍正在渡河時發起攻擊,不能乘敵軍未列陣之前衝鋒,不能俘虜頭上有些白發的敵兵,因而不顧部下一再請戰,坐失戰機,最後被從容列陣後的楚軍打得大敗,他自己也受傷而身亡。曆史上將他稱為十分愚蠢的人物的代表。
公元前632年4月,晉文公率領大軍在城濮(今山東省鄄城縣西南)之戰中大敗楚軍,聲威大振。晉文公將1000名楚軍俘虜和100輛俘獲的戰車獻給姬鄭,姬鄭回贈了100張紅色的弓和1000張黑色的弓,並答應晉文公可以征伐其他諸侯。同年冬,晉文公在鄭國的踐土(今河南省原陽縣西南)大會諸侯;為了增加他的威望,更派人暗示姬鄭應該前去赴會。姬鄭感到堂堂周天子竟然落到了唯諸侯之命是從的地步,十分難堪,又懾於晉國的威力,不得不前往。後來,孔子寫《春秋》時,將此事寫成“天子狩獵於河陽”,以維護周天子的顏麵。晉文公這時成為威震中原的霸主。
繼晉文公後稱霸的是秦穆公。他任用賢才百裏奚等人,增強了國力,於公元前624年伐晉,取得大勝,威望大振,連西戎20多個小國和部落都聞風歸附,秦穆公被尊奉為西戎的霸主。秦又大力向東發展,擴地1000多裏。姬鄭派使者送去銅鼓12麵,表示祝賀,也就是正式承認了秦穆公的霸主地位。
這是兩種說法,這兩種說法都公認齊桓公是首屆霸主,也可以說是真正的承認了葵丘會盟的真實性。那為什麼會產生第二種說法呢?
第一,對於當過霸主的之間的斷代感,也就是齊晉兩國之間的十二年的斷代史,宋襄公正好早於晉國稱霸,雖然時間很短但是還是要算上他,起碼說曾經當過霸主。
第二,以往強大者,都可以成為霸主。秦穆公就是這樣一個英雄,他在位近四十年,將國家的土地也擴展到了很大的程度。在他去世的時候,殉葬而死的有一百七十七人,其中包括子輿氏的三個兒子奄息、仲行、針虎。
我們說一下現在說說的秦晉之好是出現在什麼時候呢?其實這個故事是發生在秦穆公時代。
秦穆公為求將來做霸主,巴結當時力量強大的晉國,向晉獻公提親,晉獻公就把大女兒嫁給了他。後來,晉獻公年邁昏庸,受寵最多的妃子驪姬,謊稱申生要毒死晉獻公,借晉獻公之手除去申生。於是,另外的兩個兒子夷吾和重耳為了活命,分別逃往他國避難。再後來,晉國臣子裏克殺死驪姬的兩個兒子,想迎奉重耳回國,秦穆公也想這樣做,但臣子認為重耳賢能皆勝過夷吾,不能夠讓晉國強大,於是秦穆公轉而迎立夷吾為國君。但是不久,夷吾畏權殺死裏克等老臣,又派人追殺重耳,並且恩將仇報,不接濟秦國,導致夷吾就與秦國失和,他忘掉了秦國的恩情,反倒發兵攻打秦國,終遭慘敗。不得已割地求饒,還叫兒子公子圉到秦國做人質,這才將兩國的關係修好。
秦穆公為了聯絡公子圉,把自己的女兒懷贏嫁給了他。這在當時的社會來說,是一件親上加親的事,按理關係應該是很穩固的了。然而公子圉聽說自己的父親病了,害怕國君的位置會被傳給別人,就扔下妻子,一個人偷偷跑回晉國。第二年,夷吾一死,公子圉就做了晉國君主,跟秦國不相往來。沒想到公子圉又是一個忘恩負義的夷吾,秦穆公當然很生氣,立即決定要幫助重耳當上晉國國君,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攻下晉都,並派人殺死圉,晉懷公在位不到一年就身死。秦穆公把女兒懷贏改嫁給他。
此時秦穆公與晉國的關係可就很微妙了——他是夷吾和重耳兩人的姐夫,又是夷吾的兒子公子圉的舊老丈人,還是自己的舅子重耳的新泰山。最後來,秦穆公的舅子兼女婿——重耳成為有名的“春秋五霸”中的晉文公。秦穆公也在重耳死後不久,借機打敗已經成為中原霸主的晉國,也成了“春秋五霸”之一。
但是,我們說“沒有永久的朋友”,這也是有幾分道理的,沒有幾年勤謹就開始鬧矛盾了。
可是這個時候發生了一件很麻煩的事情,所造成的竟然是國王即位的年數開始慢慢的縮短。
請看下一講:三王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