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四王共治(1 / 2)

當周襄王慢慢的病入膏肓,太子登上了曆史舞台,這就是周頃王姬壬臣,他在位的時候,周王朝已經到了日薄西山的時候了,如果再加上一把火,周王朝就可能早三百多年滅亡。

周頃王就這樣登上了王位,很顯然周朝這個時候的王畿已縮小,王室財政一貧如洗,無法安葬襄王,頃王隻得派毛伯衛向魯國討錢。後來魯文公派使者送錢到都城,才安葬了周襄王。

他在位的時候執政的並不是一些佞臣,而是有一些忠臣在旁邊輔佐著,這些忠臣在史書上最出名的便是三個人:周公閱、王叔桓公、王孫蘇。

周頃王在位時,邾國(今山東鄒縣東南)的諸侯為邾文公。公元前614年,邾文公準備遷都到繹山(也稱嶧山,在今山東鄒縣南)。占辭上說:“遷都有利於民,但是有害於君,會使君短命。”當時的人是很相信占卜的,紛紛勸阻遷都,邾文公卻說:“上天讓民樹立了君,就是為了替民謀利.如果遷都有利於民,就遷吧。”他還是把都城遷到了繹山。不久,邾文公果然病死了,這雖是巧合,時人卻紛紛讚譽邾文公的賢良。

當然這個昏庸的國王也沒有活到他那個昏庸的父親的年紀,他在位僅僅六年,他病逝的時候隻有四十四歲。可是他的兒子有兩個,他隻能利用祖規,立太子為繼任的國王。

匡王無為

周頃王六年(公元前613年),周頃王去世,姬班即位,是為周匡王。

周匡王姬班在位時,他本人無重要的事可述。這時晉國的國君是晉靈公,在他宮內,卻發生了曆史上著名的趙盾事件。原來,晉靈公是一個隻顧享樂,不理政事的國君。他又喜歡惡作劇,經常從宮台上用彈弓把別人彈得頭破血流,人們東躲西閃,他看著高興。有一次,廚師沒有將熊掌煮熟,晉靈公竟把他殺了,用草席裹著,叫宮女在朝廷上拖過。執政大臣趙盾多次勸諫,晉靈公竟派武士徂魔(名除尼)去謀刺趙盾。徂魔一早去趙盾家,見趙盾大開著臥室門,穿著朝服,正襟危坐地在等待天明上朝。徂魔深受感動地說:“對國君不忘恭敬,是替民眾辦事的好人。殺了他,對不起百姓;不殺他,國君不會放過我,如此進退兩難,不如一死了之。”就一頭撞向庭院中的槐樹而倒地身亡。晉靈公此計不成,又假裝著請趙盾赴宴,埋伏好了武士,準備殺死趙盾,不料趙盾遇救逃了出來。後來,趙盾的族弟趙穿將晉靈公殺了,趙盾才返回都城。公元前607年10月,姬班病死。姬班死後的諡號為匡王。

這個諡號是平諡,但是保留著對周王無為的讚譽,諡法曰:貞心大度曰匡,這樣的國王我還是第一次見到過。

這個時候的諸侯大事年表可以說是很豐滿的,我舉上幾個例子:

周匡王元年(公元前612年),晉攻蔡,齊攻魯、攻曹。

周匡王二年(公元前611年),楚滅庸之戰。

周匡王三年(公元前610年),周甘歜敗戎,齊攻魯西鄙,晉、衛、陳、鄧聯合攻宋。

周匡王四年(公元前609年),魯文公去世。

周匡王五年(公元前608年),楚、晉北林之戰,晉攻。

周匡王六年(公元前607年),晉靈公去世。

就在這個時候,我們講的周匡王的曆史就告一段落,周匡王四十二歲登位,四十八歲駕崩,後來由他的弟弟周定王登位。

關於為什麼周匡王不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的原因,可能是因為他本來就沒有兒子或者說是他的兒子已經夭折。

定王很悲劇

定王即位之時,大諸侯國對周王朝及周天子已無尊敬可言,中央權力繼續削弱。但是南方的楚國卻異常的強大,楚國經過了幾代人的治理,使得國富民強,但是楚國仍然是一個最弱的諸侯國,就連衰落的齊國都比他強,因為他的爵位是子爵或者男爵,可以說這個時候他爵位是最弱的。

到達了楚莊王的時候,爵位才有所改變。為什麼呢?因為楚國人已經不滿足隻做公爵了,他們要與天朝上國平起平坐,他們也自封為王爵。可是楚莊王即位之初絕對不是一個好孩子,為什麼呢?

楚莊王在繼位之初的三年內,不理政事,沉湎在腐朽的生活之中。後經大臣們的勸說,他才逐漸振作,表示“三年不蜚(飛),蜚將衝天;三年不鳴,鳴將驚人”。並開始整頓朝政,實行改革,擴充軍隊,從而增強了國力,攻滅了一些小國。

姬瑜繼位的這一年春,楚莊王又帶兵攻伐陸渾(今河南省嵩縣北部)的戎族,事後,並在周王朝的邊境上閱兵示威,嚇得姬瑜趕忙派大臣王孫滿去慰勞楚軍。楚莊王劈頭就問周朝都城宗廟內九鼎的“小大輕重”。九鼎是天子權力的象征,問九鼎的重量,也就意味著有覬覦天子權位的野心。經過王孫滿的駁斥,楚莊王才引兵退去。這件事,史稱“問鼎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