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晉之戰和晉楚交鋒
齊晉鞌之戰發生於公元前589年。當時,晉國的執政卿士郤子為報齊王戲辱之仇,借魯、衛求援之機,發兵攻齊。主戰場為鞌,故史稱“鞌之戰”。這場戰爭以晉國勝利而告終,但大大消耗了交戰雙方的實力。那麼具體是怎麼回事呢?曆史又是如何記載這一重大的曆史事件的呢?
前589年,齊頃公率齊軍討伐魯國及衛國,魯國及衛國派使者至晉國求援。郤克隨即率晉軍車八百乘,討伐齊國以救魯、衛。韓厥在出戰前的那天夢見自己的父親子輿警告他不要站在戰車的兩側,以防被射殺。他因此戰在車的正中。他在追趕齊頃公的時候為齊侯駕車的邴夏認出他是個君子,要讓人射殺他。齊頃公認為認出他是君子還射殺他不禮。因此射倒了韓厥的左右。齊頃公出戰時輕敵,馬不被甲,人不早餐,就上陣出擊,結果被晉軍大敗。齊頃公在逃跑時下屬逢醜父替換位置。他們被晉軍中軍司馬韓厥追上,逢醜父假裝命令偽裝的齊頃公去打水,齊頃公因此才逃脫了被俘虜的命運逢醜父與公易位。
後來人記載的曆史是這樣的:
前589年,齊頃公攻打魯國,衛軍救援也被齊軍打敗。孫桓子和臧宣叔到晉國求援。晉景公派遣郤克、範燮、韓厥、欒書等統帥八百輛戰車救援魯衛。晉軍會合魯衛兩軍,6月16日在衛國的莘地(山東莘縣)與齊軍相遇。齊頃公派人請戰,表示“我軍雖不強,請在明天早上決戰”,郤克表示“晉國和魯衛是兄弟,魯衛說貴國在他們國家發泄憤怒,君主不忍,讓我們來求情,也不讓長期留在這裏,我們不能有辱君命。”齊將高固首先向聯軍攻擊,取勝後在齊軍營壘中誇耀說,需要勇氣的來買我餘下的。次日兩軍在齊國的鞌地(濟南東北)再次列陣交鋒,從雙方軍隊運動情況看,晉軍在莘地采用了故意示弱,主力迅速東移,最終把齊軍引誘到了鞌地,在這裏進行了著名的“鞌地之戰”。
兩地相距數百裏,齊軍在一天內趕到,17日清晨,齊頃公在戰前還鼓勵要消滅了聯軍再吃早飯,這種狀態倒更像經過一夜的急行軍,部隊連吃早飯的時間都沒有,就麵對晉魯衛聯軍的攻打,戰鬥進行的非常激烈,郤克受傷了,他的部下解張說要忍耐,不能因為小的傷痛損害君主的大事。齊軍戰敗,韓厥追趕上齊頃公戰車,逢醜父冒充齊頃公,假意讓他取水,借機讓齊頃公逃離。齊頃公回到軍中帶兵回來尋找逢醜父,三入三出。逢醜父被俘後,郤克要殺他,但聽他說“以後就沒有替君主承擔禍患的人了!”就釋放了他。戰後雙方議和,齊國歸還了侵占的魯衛領土,同晉國議和。次年齊頃公前往晉國朝見,晉景公舉行宴會招待他,齊頃公看見了韓厥,說道:“隻是衣服換了。”韓厥趕緊施禮,表示“臣拚死作戰,就是為了兩國君主今天的宴會。
如果要按曆史上麵文言文版的記載,那應該是這樣的:
癸酉,師陳於鞌。邴夏禦齊侯,逢醜父為右。晉解張禦郤克,鄭丘緩為右。齊侯曰:“餘姑翦滅此而朝食。”不介馬而馳之。郤克傷於矢,流血及屨,未絕鼓音,曰:“餘病矣!”張侯曰:“自始合,而矢貫餘手及肘,餘折以禦,左輪朱殷,豈敢言病。吾子忍之!”緩曰:“自始合,苟有險,餘必下推車,子豈識之?——然子病矣!”張侯曰:“師之耳目,在吾旗鼓,進退從之。此車一人殿之,可以集事,若之何其以病敗君之大事也?擐甲執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左並轡,右援枹而鼓,馬逸不能止,師從之。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