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說明,春秋初年王室還能賜些土地器物給諸侯,這時卻隻能靠向諸侯乞討度日了,天子的威望已經一落千丈。
姬貴在位期間,鄭國的執政大臣子產(即公孫僑,字子美)實行改革,整頓貴族田地和農戶編製,承認土地私有,按田畝征稅等等。接著,他又用200多斤鐵鑄造了一隻鼎,把新製定的保障改革成果的刑書鑄在鼎上,放置於王宮門口,讓百姓都知道新刑法。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刑鼎。新刑法由於限製了舊貴族的胡作非為,觸及了貴族的利益,貴族們就用歌謠詛咒子產說:硬逼我將好衣服藏在家,還將我的田產左盤右查,誰去殺子產啊,我一定參加!子產聽了,毫不動搖,說:“隻要對國家有好處的事,我死也得堅持,改革可不能中途變卦。”幾年後,子產的改革已見成效,鄭國的百姓就用歌謠來感謝他說:我們的子弟,子產來教導,我們的田地,子產幫助我們把產量提高。如果子產死去,有誰能象他那樣好?子產執政20年,使鄭國內部安定,生產發展;對外維護了國家尊嚴,使大國不敢輕視鄭國這一小國。
公元前522年,鄭國由子大叔執政,對百姓進行殘酷的壓迫。大批平民聚集到萑苻之澤(今河南省中牟縣內),依據險要,和奴隸主貴族展開了武裝鬥爭。後在於大叔的鎮壓下,起義者因寡不敵眾而全部戰死。
公元前524年,周景王鑄造大錢,是我國文獻中關於鑄錢的最早紀錄。姬貴在位時,原立嫡次子姬猛為太子,但後來姬貴卻又寵愛庶子姬朝。
公元前520年4月,姬貴病重,特囑咐大夫盂賓要扶立姬朝為嗣君。姬朝還沒有來得及被立為嗣君,姬貴就病死。姬貴死後的廟號為景王。
禍遺子孫
景王駕崩之後,緊接著上來的便是他的長子姬猛。姬猛繼位後,姬朝很不甘心,就帶領失去職位的舊官吏和百工以及一部分兵士叛亂,爭奪王位,劉卷被打敗逃了,單旗保護著姬猛待在王宮內。姬朝的黨徒乘深夜潛入宮中,劫走了姬猛。單旗突圍而逃,姬朝的徒眾挾持著姬猛追趕單旗。半路上,晉頃公遣大夫籍談、荀躒帶兵救出了姬猛,護迎他避於王城(今河南省洛陽市東北)。不久,派兵護送他回都城。同年10月,姬猛病死(史記記載周悼王被王子朝殺害)。
周敬王年間,周朝進入了一個平穩的發展期,但是邊遠的小國卻不安寧。在朝廷內部王子朝和王弟姬匄(其實都是弟弟,隻不過前者沒有得到承認罷了)勢同水火,終於在晉國的幫助下,姬匄登上了王位,下麵就是對於那個愛鬧事的哥哥的懲罰了。
前516年王子朝逃到楚國。前505年春,楚國被吳國擊敗,險些亡國,周敬王趁機派人在楚地殺死王子朝。儋翩帶領王子朝支持者在次年起兵舉事,敬王出逃,在前503年得晉國幫助下回都。
為了使自己能夠發揮才華,姬匄采取了一項政策--遷都。東周自周平王開始以雒邑(洛邑,又稱成周)為都城,平王東遷後,又稱雒邑為王城。敬王時,因王子朝在雒邑勢大,乃遷都至雒邑之東,稱新都為成周,稱舊都為王城。
在他的執政生涯中王國之內的禍事告一段落,亡國之外又發生了大的****,首當其衝的是楚國。但在講述這個的時候我們先來看一看楚國的對手吳國的情況。
周敬王在位期間,吳國也強盛了起來,積極參加爭霸。公元前515年,吳王諸樊的兒子公子光,在從楚國逃亡來的貴族伍子胥(名員)的協助下,指使勇士專諸將匕首藏在魚腹中,乘宴會上進食的機會,刺殺了公子光的堂弟、國君僚,奪取了王位。公子光登上了王位,史稱吳王闔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