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387年(武侯9年),吳起率軍攻打秦軍,再次大敗秦軍倉促間集結的殘餘部隊於武下(今陝西華縣東),並向秦國腹地推進。魏武侯昏庸不堪,中公叔之計,疑吳起,導致吳起投楚。這一年,秦惠公死去,年僅兩歲的公子昌繼位,是為秦出公,其母親小主夫人當政,秦國進一步淪落。
前386年(武侯10年),魏武侯自認為取得了輝煌的戰果。田和欲取代薑氏成為諸侯,通過魏武侯向周安王討封,魏武侯對周天子施壓,周天子不得不冊封於田和為齊侯,史稱“田氏代齊”,田和就是田齊太公。這一年,趙敬侯遷都邯鄲,趙武公之子趙朝作亂,不服從趙敬侯調令,投奔魏國,魏武侯陰謀操縱趙國朝政,竟然接納趙朝,並幫助趙朝攻打邯鄲,不克。魏趙關係破裂。同年,秦公子師隰回國,出公被弑,師隰成為了秦君,是為秦獻公。
前383年(武侯13年),趙敬侯涉足中原,攻打魏國的附屬國——衛國。衛慎公不能抵擋,急忙向魏武侯求救,魏武侯出兵大敗趙軍於兔台(今河南清豐西南)。這是自晉陽之戰後魏氏與趙氏的首次火拚,標誌著三晉聯盟的瓦解。
前382年(武侯14年),趙敬侯不滿魏武侯插手趙國對衛國的擴張,修築剛平城(今河南清豐縣西南),決定對衛國再次出手。魏武侯聯合陳侯剡共同抵擋趙軍,衛慎公仗著有魏國與齊國撐腰,甚至出兵攻取趙國的剛平,一直打到中牟(今河南鶴壁西),奪取了趙國河東的大片土地,趙國與魏國、齊國、衛國的矛盾升級。
前381年(武侯15年),趙國出兵攻擊侵略到本土的衛軍,魏武侯派軍隊大舉攻打趙國,趙敬侯遣使臣向楚國求救,楚悼王派軍協助趙軍,攻打魏國後方,使魏國首尾難顧。趙敬侯乘機反攻,奪取魏國棘蒲邑(今河北魏縣南),不久又占領了黃城(今河南內黃西)。魏武侯鑒於多線作戰的困乏,齊、楚等大國的日益崛起,不得不向趙敬侯求和,希望著重溫三晉同盟的舊夢。趙敬侯也期望著能以和平的方式與強大的魏國瓜分戰利品,三晉再次聯合。
前380年(武侯16年),陳侯剡攻打燕國,攻占桑丘(今河北徐水西南)。燕簡公向趙敬侯求救,趙敬侯立刻將軍機要務告知魏武侯與韓文侯。三晉之君各自率領軍隊,兵合一處救燕國,大敗齊軍。
前378年(武侯17年),田齊不服三晉,再次出兵攻打燕國。燕簡公依然像趙國求救,趙敬侯率軍攻打齊國。魏武侯與韓文侯在趙敬侯的拉攏下,很快被卷入戰爭。三晉再次聯合,大敗齊軍。齊軍懼三晉之威,不斷後撤,三晉攻入田齊本土,直至兵臨靈丘(今山東高唐南),方才退兵,中山複國。
前377年(武侯18年),與中山桓公戰於澮水,大敗。
前375年(武侯20年),魏武侯決定先發製人,與楚軍大戰於榆關。
前373年(武侯22年),魏武侯乘陳侯剡被弑,陳侯午(即齊桓公田午)初立,國勢不穩,聯合燕國、魯國、衛國大舉討伐田齊。燕軍敗齊於林狐;魯軍攻齊至陽關,魏軍伐齊至博陵(今山東荏平西北)。
前372年(武侯23年),由於衛國的衛慎公薨逝,衛國暫停了相應魏武侯的軍事行動。這年衛聲公即位,攻取田齊的薛陵(今山東陽穀東北)。趙成侯窺視著中原諸侯的一舉一動,盯著魏國、魯國都出兵攻齊,而臨近自己的衛國也隨之相應,國中空虛,急忙閃擊衛國,連下衛國73邑,衛聲公向魏武侯評理。趙成侯的行動點明了要與魏國為首的中原諸侯為敵,魏武侯率軍攻打趙軍,敗趙軍於藺(今山西離石)。
前370年(武侯25年),魏武侯魏擊崩逝,二子魏緩與魏罃爭位,趙國與韓國都參與魏國廢立之事。後魏罃擊敗魏緩,成為了魏武侯的繼承人,是為魏惠王。
可是,就在姬喜執政的時候,西邊的秦國又開始興起了,那麼秦國又是怎樣的一個國家呢?
請看下講:秦獻公的暴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