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章 (大結局)無力回天(1 / 2)

周朝的無為之君

周慎靚王,姓姬,名定,這個名字實在很奇葩。但是這個國王當政的時代,也絕對很奇特。當時戰國七雄為了壯大自己,各自找尋盟友,有不少弱小的國家聯合起來對抗一個強國,稱為“合縱”,以蘇秦為首;也有一些強國相互結合,攻打較弱的國家,稱為“連橫”,以張儀為首。

為了解除當時最強盛的秦國對各國的威脅,公元前318年,魏國的相公孫衍發起了一次五國合縱攻秦的戰役,五國是魏、趙、韓、楚、燕,推舉楚國為縱長。同年,五國聯軍進抵函穀關(今河南省靈寶縣境內),秦出兵迎擊,聯軍撤走。第二年,秦軍又與五國中的韓、趙、魏軍隊大戰於修魚(今河南省原陽縣西),秦軍斬殺敵方8萬人,取得大捷,挫敗了這一次的五國合縱。

公元前316年,秦軍攻滅了巴、蜀兩個小國(今四川省境內),接著大量移民,占領了巴、蜀,取得了日後順長江東下攻擊位於長江中下遊的楚國的有利的戰略地位,為日後滅楚創造了重要條件。

當時的秦國,在位的是秦孝公的兒子秦惠文王嬴駟,他是一位很悲慘的國王,因為他雖然因年輕時候的一時氣憤,在即位的時候車裂了商鞅,但是他確實沒有真心想要殺商鞅,隻不過是為自己的師傅和秦朝的那些輕罪重罰的人討一個公道,可是在他即位的時候他淒涼的看到,全體臣工竟然沒有第二個像商鞅一樣的人。當時的時局雖然秦國稍占優勢,但是魏國竟然在和親儀式上派新娘去刺殺他,秦惠文王很惱火,發誓要報仇。

秦惠文王為了彌補商鞅的職位空缺,自己上陣,結果由於用腦過度,觸發了自己的頭疼病,幸虧有張儀在秦國當國相,否則秦國非亂了不可,秦惠文王最愁的就是子嗣決定問題:他的長子嬴蕩雖然是嫡子但是頑劣不堪;次子嬴稷雖然是庶出,但天性善良,優柔寡斷。這兩個兒子選誰都不好,如果綜合一下將會更好,

但是秦惠文王在戰爭中也受過傷,自己的兄弟也大多戰死在戰場上,後期的朝政大部分是張儀和王後主持,自己幾乎就是個養病的料,偶爾吐幾口血,可是他覺得自己在位的最後幾年絕對的被架空了,當他在向張儀討要權利的時候,張儀也不會給他。

當時的朝廷情況便是,魏國已經完全沒有了往日的盛世,隻有齊國和趙國可以和秦國一戰,但是這一戰隻會使得他們消耗得更大。

總體來說,秦惠文王早期的政績還是很有必要一提的。公元前325年改公稱王並改元為更元元年成為秦國第一王秦惠文王當政期間北掃義渠西平巴蜀東出函穀南下商於為秦統一中國打下堅實基礎。

他在位早期,做了三件大事情:攻魏、滅蜀攻楚、滅義渠。具體情況是這樣的:第一戰:嬴駟在鞏固既得權力之後繼承孝公遺誌東進攻魏公元前330年秦國大良造公孫衍破魏軍於雕陰今陝西甘泉縣南魏以河西地予秦公元前329年秦軍攻魏取河東的汾陽今山西萬榮縣西南皮氏今山西河津縣及焦今河南三門峽市西南曲沃今河南三峽市西南次年秦軍乘勝攻魏取魏蒲陽今山西隰縣魏國在秦軍數次強大攻勢之下被迫割讓上郡15縣今陝西東北部地區給秦從此秦國不僅把魏國黃河以西的地盤全部吞並而且在黃河的東岸建立了東進的前進陣地

第二戰:公元前318年魏趙韓燕楚五國聯合攻秦秦惠文王派庶長樗裏疾破魏趙韓軍於修魚暫時抵擋住東方聯軍的進攻但西方的義渠又發兵襲破秦軍於李帛在東西夾攻之下秦惠文王及時改變戰略於公元前316年用司馬錯之策攻蜀破蜀軍於葭萌關滅蜀公元前313年遣張儀自秦赴楚陰行反間誘使楚國絕齊然後又設計激怒楚懷王誘使楚國冒險出兵在丹陽指今陝西河南二省間丹江以北地區大敗楚軍得楚地漢中楚國從此一蹶不振秦惠文王不僅在軍事上取得了勝利擴大了疆域而且針對犀首並相六國發動東方諸國合縱攻秦的形勢采用了張儀的連橫之策實行分化瓦解各個擊破的策略打退了六國的進攻取得了政治外交上的勝利為後來秦王贏政掃滅六國創造了有利條件

插在秦國本土和巴蜀之間的楚國漢中郡直接威脅秦國入蜀的要道成了秦國必須要拔掉的釘子

秦惠王在公元前312年聯合韓魏攻楚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占領漢中

秦惠王命魏章率領公子疾甘茂在丹陽今河南西峽以西丹水以北地區大敗楚軍占領了漢中解除了楚國對秦國本土和巴蜀的威脅這樣秦國的關中漢中巴蜀連成一大片秦國對六國形成了居高臨下的壓迫形勢

前314年,周王朝也換了君主,換成了周赧王,這是一位周朝在位最長的君主,也是最後一位君主。

最後一戰是滅義渠。這一戰的情況是這樣的:義渠是匈奴的一個分支是當時秦國在西北部最強大的一個少數民族政權義渠占有今天的陝西北部甘肅中北部和寧夏等地義渠憑借騎兵特有的機動性對秦國的邊境進行劫掠甚至曾經侵入到秦國的洛河流域正是義渠的巨大危害性和破壞性才使公孫衍能夠說動秦惠王暫停攻魏而轉為攻義渠秦國對付義渠這些遊牧民族的辦法主要是燒荒很有效果遊牧民族不敢靠近牧草被燒光的秦國邊境以避免大批馬牛羊被餓死秦惠王七年義渠發生內亂秦派庶長操趁其自相殘殺平定了義渠義渠的力量遭到了很大的削弱秦惠王十一年公元前327年秦國在義渠設縣義渠稱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