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軍最前線已經開始動搖。百人見方的陣型隻能靠壓陣的長刀手苦苦支撐。軍官們聲嘶力竭,才勉強維持住方陣不至於崩潰。蘇合人以頭兩條衝鋒線傷亡過半的代價狠狠撕開了夏軍的硬殼。後續的部隊像嗅到血腥氣的鯊魚,一擁而上啃食柔軟的血肉。
李雪鱗所率領的兩百七十人作為晉王護衛的一部分,也在高地上統觀戰局。眼看著蘇合人像波浪一樣連續不斷衝擊著前軍。雖然晉王排上了十萬人,中央三萬更是精銳禁軍,但在這沒有塹壕的野地裏,步兵僅靠拒馬和長槍根本擋不住騎兵的突進。蘇合人並不是隻會直線衝鋒的傻瓜。他們馬背上長大,精於騎射。有一小半人沒有過分逼近,一直在外圍遊走放箭。而他們造成的傷亡往往比近身肉搏更大。
晉王在戰前表明了意圖——拚消耗。步兵陣型間的配合是高難度的技術。幾支禁軍勉強還能應付,府兵鄉勇一旦離開自己的位置隻會變成亂兵。在這場事關生死的戰鬥中誰也不敢豪賭。任何戰術動作都有可能變成示弱於蘇合人,將自己分割的契機。
現在隻能寄希望於人數優勢能彌補雙方戰鬥力的差距。
李雪鱗回頭看了眼坐在晉王身前的蕾莉安。女孩已經被數十萬人相互廝殺的場麵嚇壞了,正簌簌發著抖。
李雪鱗狠狠咬著嘴唇。一時輕率啊!他來到這個世界後第一次感到了恐懼。不是為自己,而是為了蕾莉安。
從接戰至今一語未發的晉王忽然開口道:“陽朔,你且說說,這戰局如何?”
夏軍第一線的方陣,前一半已經散亂成各自為戰,但他們消耗了至少一萬敵人,另外還拖住了近兩萬。以傷亡而論,夏軍打得極艱苦。平均死五個夏兵才能換來一個蘇合騎兵。然而戰爭不能光看初期的傷亡比。一旦步兵方陣能瓦解敵人騎兵的衝擊力,戰場形勢極有可能瞬間逆轉。
正麵的十個方陣內凹之勢越來越明顯。正中間的三支禁軍已經傷亡過半,開始一點點往後退,讓二線軍團接上。而在側翼,蘇合人的四萬騎兵正竭力想在中軍與後軍之間**楔子,但至今為止他們隻是把夏軍的防守線壓縮了兩百米。
李雪鱗道:“目前雖然敵我膠著,我軍傷亡依然慘重,然敵騎銳氣已失。依末將看來,如能再堅守小半個時辰,敵酋必然會將身邊預備隊投入戰場。同時召回效果不大的側翼部隊補充到正麵戰線,一舉突破我軍縱深。末將認為,當敵人投入預備隊之時可令遊擊部隊直取敵酋!此戰蘇合人兩部合兵。據打探,遼東燕山兩部平時素來不睦。隻怕兩個主帥多有傾軋。如能在戰場上增加些變數,或能撼動敵軍。”
他的話中之意在明顯不過——哪怕以騎兵集群換敵人主將,隻要能動搖蘇合軍,勝利的天平就會大大向夏軍傾斜。
晉王長歎一聲,不置可否。
戰局繼續僵持著。失去衝擊力的蘇合騎兵也開始大批傷亡。夏軍憑借長槍的優勢,數人圍住一個騎兵攢刺。前軍中的長刀手已經成了接敵的最前線。他們用一米多長的雙手單刃大刀揮砍馬腿。而倒伏在地的馬屍又成了相當有效的路障,可以讓夏軍弓箭手在後麵逐個點射敵人。
兩軍交戰處變成了血肉磨坊。千人規模的部隊剛一投入就傷亡殆盡。夏軍戰死數已經超過了七萬,蘇合人也有近三萬斃命。現在每壓縮一米夏軍的防線,他們就要用屍體把這段距離填滿。
晉王的消耗戰術到目前為止十分成功。甚至可以說,雖然還很微弱,戰場局勢確實在朝著有利於夏軍的方向轉變。
但晉王和李雪鱗總覺得事有蹊蹺。聽聞遼東部可汗額爾德木圖素有智將之名,為何此時卻不知變通?明明燕山部的狼幡離得較遠,遼東部的狼幡下卻傳令兵進出不絕,難道智將也有發昏的時候?
李雪鱗又習慣性地眯起眼,把開戰以來的情勢回想了一遍——兩翼各二萬人夾攻,正麵六萬人浪湧攻勢,敵人還有二萬預備隊……
二萬預備隊?!李雪鱗如被人當頭一棒,霎時冷汗直冒。他知道問題出在哪兒了!
“王爺,敵人一直騷擾我們的軍隊並不在戰場上!他們至少有一個萬人隊潛伏在我們身後,隻怕在等我們疲累,用奇兵直搗此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