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認祖歸宗(七)(1 / 2)

人類的攀比心態實在與生俱來的。尤其是小孩子,沒有人生經驗的約束,對於攀比更加熱衷。像李玉澄這種從小長在深宮的周圍沒人可以比較的,就會變得與自己攀比。一開始由晉王監國時還沒什麼。李毅他們為了做親情公關而堅持早請示晚彙報,無形中讓小皇帝多少了解了一些帝國的現狀。很多問題可以將原因推到誰也無法追究的天災上,但結果是無法改變的。因此李玉澄對歸在他名下的這個國家並不滿意。

小皇帝對理想帝國的要求倒也不高——太平無事,能不讓他聽到需要費神處理的壞消息就行了。

李雪鱗能看得出小皇帝在猶豫。李玉澄年紀仍然太小。以至於會真的相信“欺君”是個具有嚇阻作用的罪名。他可以斷定李雪鱗所言不盡,卻不會懷疑不實。一個繁榮富強的帝國,代價隻是一紙承認既有事實的詔書。這個誘惑不算小。

“陛下!切不可聽信此人花言巧語。彼行事殘暴不仁,臣未嚐聽聞不仁而有信者。陛下!”

李毅叫破了喉嚨,小皇帝仍在猶豫。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形勢變得越來越不妙。

他不願再放棄這最後的機會,直接對著殿上侍衛們喊道:

“遼東匪首李雪鱗,圖謀不軌,暗藏凶器上殿!陛下為奸人所惑,危在旦夕,眾侍衛快快將匪首斬殺!”

幾個拿刀架住李雪鱗的侍衛躊躇一下,快速交換了眼神。小皇帝似乎沒聽見李毅的越權下令,或者聽見了卻仍在權衡,沒有及時製止。

四個侍衛中有三個維持了原狀,但有一人卻咬咬牙,舉起刀就要砍下。李毅的使者曾暗中許諾給殺了李雪鱗的人黃金百兩,良田千頃,封鄉侯。他想賭一把運氣。

眼看這個活著的戰略武器按鈕就要被解除保險,晉王仿佛已經預見了十萬鐵騎踐踏整個華北的情景。從李雪鱗來到燕州來秘密見麵,他就從來沒有停止過反複權衡殺與不殺的利弊。殺了李雪鱗固然有可能讓遼東群龍無首,但見識過齊楚和張鬆等人的死心塌地,他很懷疑這麼做有多大的可能不會變成火上澆油。

但等到滄州郊外這個年輕人借著禦敵將自己的兵馬都留在了原地,而晉王本人孤零零一個被數百李雪鱗的嫡係精騎裹挾著來到京城,就算想動手也絕無可能了。

而現在這個機會又出現了。隻是需要他在零點幾秒的時間內做出曾花了半個月也沒結論的決定。

“住手!”

殿上眾人都愣了。喊出這聲的不是幡然醒悟的小皇帝,也不是剛剛拿定了主意的晉王,更不是拚著被刀口在肩背劃出血痕也要離開座椅救主的三位少年。嬌脆的嗓音雖然稚嫩,卻有著帝王家不容違拗的威嚴。

李雪鱗也很驚訝。舞陽公主一襲緋紅羅衫,像朵紅雲般將他護在身後。那名侍衛大驚之下來不及收勢,饒是李雪鱗見機快,抱著淡雪的腰使勁往後拉,偏向的刀鋒仍在公主的右肩上拉出一條傷口。滲出的鮮血迅速浸透周圍的衣衫。舞陽公主見自己血如泉湧,身子一晃便暈了過去。

所有人都慌了。小皇帝第一個怒不可遏。一聲令下,那個侍衛立刻被拉出殿去斬了,腦袋放在漆盤裏端上來。初次看見人頭的李毅嚇得雙腿發軟,站都站不起來。晉王算是臨危不亂的,一疊聲地讓人傳太醫上殿,與黃啟一同張羅要把淡雪抬到房間裏去。

“你們想害死她!”李雪鱗的怒喝讓沒有急救經驗的人縮了回去。

從李毅直接下令讓侍衛殺他開始,整件事就開始偏離了預定軌道。淡雪的意外更是不在他計劃之中。李雪鱗心煩意亂,隻是憑著本能指揮三位少年護成一圈,將來添亂的統統擋開。

公主的傷口從鎖骨靠脖子一側開始直到肩胛處。隔著衣服,李雪鱗不敢斷定是否有主要血管被割斷了。來不及按照正常程序處理,他抓著衣服的破口一用力,“嗞啦”一聲將幾層綾羅都撕開,暴露出仍在流血的傷口。

“大膽逆賊,竟敢,竟敢非禮公主!來人,將匪首拖出去梟首!”

李雪鱗頭也不抬:“讓他閉嘴!”

耶律宏走到李毅麵前,先欠身行了個禮,然後在嚇傻了的侍衛和氣傻了的小皇帝麵前狠狠給了他一個迎麵正蹬。

作為讓舞陽公主受傷的直接責任人,李毅折斷三四根胸骨,暈厥著倒飛出一丈之外的慘像沒能讓氣頭上的小皇帝有所惻隱。李雪鱗撕破公主衣衫時他也曾大吃一驚。但看到那個被指責心懷不軌的軍閥滿頭大汗給淡雪處理傷口,他倒稍稍鬆了口氣。李雪鱗臉上的焦慮是不是裝的,這誰都能看得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