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新政(四)(3 / 3)

李雪鱗不是普通的楊白勞,是個欠了一屁股債,但是武裝到牙齒,手拿滴血利刃的楊白勞。而朝廷自然也不是黃世仁,而是個家當隻存在於應收賬款裏,平時缺吃少穿,還被楊白勞整天拿刀在眼前晃悠的黃世仁。李雪鱗不想撕破臉,連李毅連著給他下的幾個絆子都沒提,朝廷自然也不會再打自己耳光。畢竟隻要智商稍微正常點的人,通過這幾件事都看明白了硬碰硬是行不通的。於是長在紅旗下的渤海郡王充分發揮了21世紀好青年勇於言利的優良作風,硬生生賴掉了六萬五千兩銀子和二萬五千石的糧食。

把大方向校正,再耍了點無賴之後,郡王殿下便和屬下官員們一同投入了熱火朝天的國家建設中。開會、視察,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兩手抓,兩手都很硬。每天工作十小時以上,忙得團團轉。按照李雪鱗的想法,如果到時候實在沒錢,也就得考慮提前啟用高麗這份應急食品了。

高麗國比起大夏是寒酸了點,不過也有百多年沒有大規模戰事,他們的王京裏就算沒有上百萬兩白銀,搜羅搜羅總還能找出個幾十萬,夠讓李雪鱗交上好幾年租子了。

要說高麗的運氣也真好,至少是好運氣還沒用完。不久之後李雪鱗就暫時打消了這個念頭。

靠,這些家夥是不是漏了小數點?——這是他在天興七年正月看到審計局送來的報表後的第一反應。根據上頭的數據,在過去的半年裏,因為郡王殿下的正確領導,因為各級政府官員的辛勤工作,因為全體人民的忘我投入,渤海郡國的GDP總量有了長足的增長。

增長了多少呢?李雪鱗在找人反複確認過之後,終於認可那個破天荒的數字——664%

在內閣會議上,李雪鱗把統計報告扔在桌上,做了個投降的動作:“好吧,就算有戰後重建的部分,就算有人口急劇膨脹的因素,664%——我無話可說。各位對這個數字有什麼看法?”

總理大臣李衍和副總理胡濤交換了眼色,問道:“王爺是覺得還可更好些?倒也是。雖然這國……國民生產總值漲得挺快,收上來的稅賦卻不多。”

“更好?天哪……”李雪鱗苦笑道,“我的意思是,這個數字太誇張了,簡直讓人沒法相信。664%?如果報上來的是16.4%,我早就高興得跳起來了。在我的那個時……那個了解中,一般有10%的增長就是很了不得的事了。”

李衍放下了心,撚須微笑:“原來王爺是喜出望外,這倒是當局者迷了。”

“嗯?”

“王爺適才所說,戰後重建、丁口增長,這隻是其一。王爺記不記得,你頒行的經濟振興法案都有哪些內容?”

“設立銀行、規範貨幣、明確稅率、提升城市化率、鼓勵工商業、大規模政府投資、引入民間資本開辦大型國企、建立社會保障機製……都是些常規舉措。這又怎麼了?”

“這又怎麼了?”李衍和胡濤聽了,一愣,隨即都搖著頭苦笑起來,“王爺,你可知,這其中每一項都可稱得上驚世駭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