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投誠事宜(上)(1 / 3)

夜羽苦笑一聲,朝曹操和眾人迎接上去,張思玉卻沒有聽從夜羽吩咐她不要露出蹤跡的勸告,緊緊跟隨其後。

通過和夏侯惇的談話,夜羽才知道原來典韋是奉曹操的命令,來查看夜羽,不料一眼望見當日率領黃巾軍圍攻曹操和鮑信的周倉竟然神色恭敬地站立在夜羽和張思玉身後不遠處。

周倉在典韋發現自己的時候心中暗自叫苦,害怕行蹤已經暴露的自己會連累張思玉,當下腳步輕移,稍稍遠離張思玉和夜羽對話的位置。

典韋以為周倉想要逃跑,卻吩咐隨行的兩名士兵回府衙通知曹操,自己則起身攔截周倉。

不過因為曹操有不準騷擾民眾的嚴令,典韋也不敢在客棧之中與周倉動手。

周倉見典韋遣回隨行的士兵,以為他是要兩人回去召集軍隊對付自己和張思玉,心中暗急。偏偏卻又無法通知與夜羽相談正歡的張思玉,以免如此一來招致典韋對張思玉的身份起了疑心。

當下周倉一副神態自若的模樣,緩緩步行出了酒樓。

典韋亦跟隨而出。

兩人行至大街,典韋再也按捺不住,終於朝周倉出手。

周倉竭盡全力連擋數招後,直覺體內氣血翻騰,好不難受。

壽張縣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從周倉步行出酒樓,到與典韋動手的片刻時間裏,得到消息的曹操等人已經匆匆趕來。

見到周倉後,曹操想起鮑信身亡的事件,心中禁不住殺機漸起。

夜羽見曹操神色不善,哪裏還不知道曹操的心思,無奈地行至曹操身旁,輕輕地在他耳旁邊說周倉是隨人奉命前來壽張通告兗州境內百萬黃巾軍準備向他投誠之事。

曹操果然大為震驚,目光落在跟隨夜羽身後的張思玉身上。

夜羽輕輕點頭,表示張思玉正是代表。

即使深沉如曹操,一時間亦感覺百感交集。

周倉是害鮑信身亡的敵人,偏偏他卻又是隨人前來向自己表示投誠的使者。

不過他終究是拿得起放得下的人物,立即醒悟到如果真的如夜羽所言,兗州境內的百萬黃巾軍準備投誠自己的話,其意義何其深遠。

但如果此時自己為報鮑信之仇,斬殺周倉的話,隻怕黃巾軍所謂的投誠之事會立即化為烏有。

壽張縣府衙裏。

曹操和眾人都知道周倉身為黃巾軍將領的事實,因此對張思玉自稱兗州黃巾軍代表並無起任何疑心。

張思玉向曹操轉達了張寶關於準備率領麾下所有士兵向曹操投降的條件。

正是當日張寶跟夜羽說過的,需要曹操和夜羽兩人親自往東阿與張寶協商。

除了夜羽和曹操兩人,所有人聽過張思玉的條件後都不約而同地露出懷疑神色。

張思玉傳達了張寶交代的通知後,向曹操說明了自己在壽張的投宿的客棧,立即匆匆告別。

張寶的通知已經順利傳達,接下來曹操方麵肯定會就此事展開討論,但這一切與她和周倉兩人毫無關係。

戲誌才等人紛紛勸說曹操千萬不能大意之下盲目應允黃巾軍的條件,前往東阿。

因為誰也說不準,這是否黃巾軍統帥在數度交手落敗後,為扭轉不利形勢,所精心設計的毒計?

為的就是讓曹操軍的最高統帥以身犯險。

他們表麵上是客氣地邀請曹操前往東阿進行投誠適宜的商討行為,其實卻是另藏禍心;若曹操果真毫無戒心地去了東阿,他們便能夠趁機加害這新晉的兗州刺史,同時也是黃巾軍最強勁的對手。

即使夜羽表示自己會竭盡全力保護曹操的安全,但仍然無法打消眾人心頭的疑慮。

在眾人看來,無論夜羽身手如何高超,但需要麵對的是東阿四周數十萬黃巾。

上次曹操和鮑信在巡查陣地時遭遇黃巾軍的圍攻,讓夏侯惇戲誌才等人仍然記憶猶新。當時若非鮑信不顧自身安危,率領親兵擋住周倉等部隊,而典韋又殊死拚搏,這才好不容易從圍困中逃脫。

典韋的實力與夜羽相比,甚至還高出半籌。

若真是數十萬黃巾軍一哄而上,即使是中原三道,草原武聖,西域神僧五大宗師級的人物齊至聯袂對抗,隻怕也無法幸免於難。

雖然眾人沒有聽說過“蟻多咬死象”的故事,但這個簡單道理還是知道的。

《商君子·修權》曰:“蠹眾而木折,隙大而牆壞。”這句話說的含義,與蟻多咬死象的道理,有些些相似之處的。

況且所有人都知道,黃巾軍士兵的個體戰鬥力雖然並不怎麼強大,但其正是依靠“人海戰術”,一貫從數量上來取得最後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