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14、幕府壽終(1 / 2)

元龜三年(1572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和曆),武田信玄指揮武田軍和織田德川聯軍展開了一場殊死搏鬥。在戰前,武田信玄並沒有實質性的動作,隻是為了保證甲斐國老根據地的完整,搞了一場外交:在北條氏康死後,與後繼者北條氏政修補關係。此外為免北條出現異心,對常陸國大名佐竹義重發信文書。利用石山本願寺的一向一揆(信玄的正室三條的妹妹是本願寺顯如的妻子。)牽製越中地區北陸大名上杉謙信。同時催促阿閉貞征、朝倉義景、三好三人眾等大名出兵,準備攻擊織田。

戰鬥就這麼快地打響了。武田手拿軍配,發布了命令:“第一陣為小山田信茂、山縣昌景以及內藤昌豐。第二陣為小幡信貞、馬場信春及武田勝賴。第三陣為武田信玄的本陣。我們這一陣為魚鱗之陣,目的是讓織田信長這個乳臭未幹的小子對我們的大軍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我們軍隊的號令為‘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震。’中軍大帳由我來把守,諸位給我取下信長的人頭。我們這次的目的是要上洛,上洛,上洛!”

與此同時,信長大營裏麵可就炸了鍋,因為明智光秀和林秀貞深知信玄的強大,所以故意阻攔。他們暗中與武田信玄互通款曲,想要讓武田家徹底的擊敗織田家。可是德川家康卻提出要自己帶兵打頭陣,所以回到營中命令:“我們的陣形為鶴翼之陣,左翼為石川數正、本多忠勝、鬆平家忠及小笠原長忠;右翼為酒井忠次、瀧川一益、平手泛秀及佐久間信盛。中央為大將德川家康。我們的目的是要保證織田信長閣下的生命安全以及阻止武田信玄上洛。”

兩軍開始了僵持,首先坐不住的是德川家康,因為他知道,武田信玄帶來的大軍是武田和北條兩家的聯合大軍,而且聯合大軍基本混在一起,而自己和織田殿下的的部隊卻是分散開來的。所以他采取了突然襲擊的方式,不料武田信玄早已經察覺出了意圖。

很快,德川家康的大部隊堅持不住了。守衛三河野田城的德川軍守將很輕易地被武田信玄殺死,形勢一片大好的武田信玄將德川家康逼得退守浜鬆城。這一下,德川家康陷入了窘境。

可是甲斐之虎武田信玄在野田城之戰中,被德川軍的鐵炮(步槍)擊中了肺部,導致了大出血。無奈隻好退出了戰鬥,次年一月,還在撤退途中的武田信玄死在了信濃國,享年五十三歲。

聽聞武田信玄死了,織田信長的心裏麵並沒有多大的歡喜,反而十分的痛苦,因為在武田家的通知下,日本雖然沒有完全被統一,但是日本已經有了統一的形式,因為出現了諸如已被信長滅亡的今川家,還有暫時存在的上杉家、島津家、武田家、伊達家、立花家、(後)北條家等一係列的局部統一政權。織田信長聽到武田信玄的死訊,不僅沒有高興起來,反而對未來比較擔憂。

信長的擔憂不無原因,因為日本名義上是一個天皇、一個將軍統治的國家,但是實際情況要比想象的要糟糕。室町幕府實際上相當於一個各種勢力組成的聯合政府,並不是一黨主政的實力型政府,所以就算是將軍,也不能避免被下克上的命運。

信長在征戰武田氏的途中,突然攔截了武田信玄寫給將軍足利義昭的信件,這封信用很忠心的方式闡述了自己的夢想,這個夢想便是要上洛代替織田信長主持政治,可是這個夢想還沒實現,便因為織田信長的攔截而胎死腹中。

此刻,能夠左右織田信長的人其實已經不多了。除了上杉家和島津家,其他家族已經沒有敢於抵抗織田信長的實力,就算是德川家,也就隻有打掉織田家三成的力量,所以,織田信長從這時候起,就有了一個很宏偉的目標,這個目標就是,將在京都做著將軍的足利義昭趕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