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寂大師請眾人坐定,對那個大和尚說道:“空見師弟,你去備些齋菜,老衲今日中午便與這幾位施主一起用膳。”大和尚空見領命退出禪房。沈輕裘瞧著寒梟,問道:”閣下風采卓異,還未領教大名。“空寂大師道:”這位是寒梟寒施主,與老衲相交多年。“慈悲之眼落到那中年婦人身上,問道,”這位可是沈檀越的夫人孟冷煙女檀越?“沈輕裘道:”不錯,她正是拙荊孟氏,那一個便是小女,雙名翠瑛。“寒梟道:”沈大俠伉儷久在中原,從未曾涉足塞上漠北,不知此番因何不遠千裏光降塞上?“空寂大師目光幽幽地注視著沈輕裘,此一問也正是大師所欲知曉的。
沈輕裘依舊含笑道:”鄙夫婦和小女在中原日久,靜極思動,想到處走走,趁機學些佛法。“寒梟哦了一聲,秋水一般的目光飄到孟冷煙麵上,卻見她神情隱隱有欲言又止之意。倒是那沈翠瑛涉世未深,不諳人情世故,接著爹爹話說道:”咱們到塞上來,還有一件事情要做,那就是尋訪我爹爹一位故人之子。那人離開中原多年,音訊渺無,前些時日,聽聞在塞上出現,經常出入於寺院道觀。“
空寂大師沉吟良久,道:”出家人不打誑語,敝寺半年前確是來了一個少年,自稱四海飄蓬客,姓杜名劍月。對佛法甚是精熟,應是佛緣不淺。“聽他如此一說,孟冷煙終於忍不住開口道:”大師所說的杜劍月便是咱們要找的故人之子。說起來,他與我還有姻親,乃是我表姐的兒子。原本是個伶俐乖巧的孩子,誰知幾年前遇到了一個瘋和尚,把他教壞了,說什麼要參悟佛法,普度眾生,便私自逃出家門,四下裏遊蕩。我表姐為此大為傷心,現今沉屙纏身。“
沈輕裘見妻女已將事情說穿,不便再作隱瞞,沉聲道:”敢問大師,可知道這個孩子此時節淹留在何處?“空寂大師搖頭道:”這個杜施主在敝寺呆了不過兩個月,就托詞到其他寺院參禪,離開了敝寺。並未提及要到何處去,是以老衲與寺中眾弟子皆不知他的行蹤。“
孟冷煙麵上陡現失望之色,瞧著夫君,喃喃道:”既然大師也不知道這孩子的行蹤,咱們又到哪裏去找呢?“沈輕裘微蹙眉頭,道:”隻盼著踏破鐵鞋,天可憐見,能夠將他找回去。“寒梟若有所思地瞧著這對夫婦,說道:”若要找到他,也非難事。也許在下能夠幫忙。“孟冷煙瞧了瞧寒梟,問道:”不知道小兄弟如何幫忙?“寒梟笑了笑,瞧著空寂大師道:”請問大師,貴寶刹眾多師兄哪一個與這個杜劍月緣法不淺?“空寂大師想了想,道:”杜施主在敝寺時,倒是與空見師弟相交甚厚。“
寒梟聞言,說了聲:”稍等片刻。“身形一晃已出了禪房。沈輕裘夫婦對視一眼,便齊聲對空寂大師道:”大師稍候,我們去去就回。“追了出去。
寒梟在風雪中幾個起落,就找到了正在大殿裏閉目打坐誦經的空見和尚。空見和尚聽聞風聲過耳,睜開眼睛,瞧著已經站立在麵前的寒梟,悠悠問道:”寒施主不在禪房與方丈談禪,卻為何到了這裏?“寒梟輕笑一聲,道:”空見大師可還記得一個姓杜的少年施主?“空見和尚長眉抖動,道:”寒施主問的可是杜劍月杜施主?貧僧與這位杜施主緣法甚厚,當然記得。不知寒施主因何問起他來?“
寒梟悠閑地在空見和尚身前踱步,道:”這位杜劍月杜施主離開貴寶刹時,可曾對大師說過去向?“空見和尚道:”他隻說要到其他寺院參禪,並未明言去向何處。“寒梟哦了一聲,繼續問道:”他臨走之時,可留下什麼?“空見和尚沉思片刻,道:”他臨走之時送給貧僧一卷親手所抄的《心經》,杜施主深有才學,這卷手抄佛經筆筆不苟,甚是不可多得。“寒梟道:”不知這卷佛經可在大師身邊麼?“空見和尚道:”這佛經正在貧僧禪房裏。“
寒梟伸手拉起空見和尚,笑道:”既然就在大師禪房,不妨帶在下去看看這位杜施主的墨寶。“空見大師無奈之下,隻得領著寒梟出了大殿,徑向自己的禪房而去,迎頭就遇到了追隨而來的沈輕裘三人。三人見空見和尚一臉怏怏不樂,不知底細,難以發問,隻有隨之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