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初戰受挫,卻沒有影響趙恒的好心情。反正隻要以後坐穩了皇位,有了自己的一幫心腹,要做什麼不成。
此時夜已深,趙恒按禮是要通宵守著的。燕若晴和張暉,也很仗義的在這裏陪著他說話。趙恒和張暉都非常興奮,本就沒有睡意,而燕若晴修道之人,熬夜對她來說,毛毛雨。
到了後半夜,呂端再次叩門,這次,他帶著李沆、李至、李昌齡、呂蒙正和宋琪,魚貫而入,要與趙恒商討即位大典上的人事、爵位安排。
趙恒一看,好家夥,除了李沆和李至是太子老師,其他幾位,都是中書門下的重臣,老百姓稱呼為“宰相”的大官。
“太子殿下,社稷不可一日無主,先皇駕崩,按禮,太子當在柩前登基。明日大朝,太子就要登殿接受百官朝拜,以定君臣之分。大典之上,需要決斷許多大事。所以,老臣鬥膽打擾太子,率門下中書眾臣,於太子討個主意。”呂端牽頭說道。
“本太子過於悲痛,疏於思量,還請諸位宰輔提點。”趙恒擺出一副悲痛欲絕的樣子,哽咽說道。看的張暉直想樂,趙恒回頭看了他一眼,張暉立刻會意,辛苦的苦起了臉。
“最為緊要之事,無過於先皇封號和皇室封爵。唯有此,才能昭告天下,新皇平穩登基,天下太平無事。”呂端毫不猶豫答道。
“先皇後事,想來各位宰執已有主意,就此說來,沒問題就定下。”廟號,封號裏頭大有學問,趙恒識趣的將這個問題推了出去。
“臣等共商,尊諡曰神功聖德文武皇帝,廟號太宗。太子以為如何?”
趙恒心道:我能以為如何。趙恒和張暉與大部分現代人一樣,對這個趙光義沒多少好感,他不但害了英明神武的太祖,害的大宋對遼作戰屢吃敗仗,還毒死李煜,強占小周後,迫害趙德昭、趙德芳和趙廷美,對宋皇後也是百般涼薄。這樣的小人,史書對他卻沒有多少貶損之言,反而對他的文治武功大加褒揚。如此顛倒黑白,讓後世之人對他更為不齒。
但無論怎樣,人已死了,再在這虛無的封號上難為他,倒顯得趙恒氣量小。再說,趙恒穿越前來,幾次與他單獨談話,知道他縱是萬般不好,對自己卻是一番苦心。算了,此事不做計較了。
“既然是你等所擬,我也沒意見,就如此定了吧。”
此話一出,呂端等人,竟是鬆了口氣。熟悉趙光義的人都知道,他老年最大的心願,就是死後廟號與太祖皇帝一樣,封祖,而不是宗。方才在下麵,他們幾個爭的麵紅耳赤,正是爭這一字之差。最終,文人的曆史責任感戰勝愚忠意識,太宗勝出,成祖敗選。
太子至孝,會不會遵從先皇意誌,強要改宗為祖呢?呂端等人切實心中不安。若他們知道,封號太宗,趙恒都覺得過厚,還不知會做何表情。
“先皇後事已決,皇室晉封,也是刻不容緩之事。”呂端提醒了趙恒一句。
這個問題,趙恒早於張暉他們有過商量,當下不再征求他們的意見,直接點頭道:“這個我早有考慮,隻是,此等大事,不能缺少樞密院參與。我想,不如將曹彬、趙鎔、向敏中等人一並請來,大家共同商議如何?”
“萬萬不可!”沒想到,下麵老臣齊齊色變,高聲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