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像陳丹父母這樣極端的例子,還不足以說明不少國人何以不配做父母的話,那麼我們再從許多細節來觀察,看看國人為人父母者問題有多麼普遍。以為努力給子女掙錢,並且將其送到好學校乃至到國外,就算是愛子女,卻不願花一點時間仔細聆聽、耐心對待他們的訴求、一以貫之地關心其所關心的事。對照美國電影《我是山姆》裏的山姆,我們便不難看到我們不少人為人父母是多麼不稱職。我們在不擇手段、變態成功學的引誘下,把自己在生活中的不安全感悉數轉嫁給子女,把社會上的殘酷競爭放大,隻考慮子女出人頭地,最終給孩子帶來了一係列難以避免的心理負擔和隱藏的性格缺陷。甚至埋下許多暫時不為人知的身心疾患,從而最終用“愛”來扼殺了他們的人生幸福。這樣的例子在我們的社會裏可謂不勝枚舉。
眾所周知,如今的學校教育問題多多,但有多少父母願花時間在子女身上,並盡力給孩子以正能量的影響,用好的價值觀來影響他,培養其正直之人格?前述那些為了孩子考試不惜手段的家長,能教育出像樣的孩子嗎?對此我充滿懷疑。好的言教之影響做不到,持之以恒的得體身教就更是付諸闕如。自己對上點頭哈腰,對下傲慢無禮,卻教孩子要做個正直的人;自己打麻將,卻命令子女做作業;孩子在學校受了不正當的傷害,卻不敢為自己的孩子申訴權利。這樣的父母何其多也!這樣的父母怎麼可能是合格的父母?很多父母口口聲聲地說愛孩子,卻不願為自由而有趣的生活做分毫努力,把不自由的生活不負責任地代代相傳,甘願受到不公平的對待。這樣的父母能是合格的嗎?
如果要我舉百年來真正熱愛自己孩子的父母,那我願舉梁啟超夫婦。特別是梁啟超先生花在他九個孩子身上的精力和心血,堪稱為人父的楷模。九個孩子除英年早逝的梁思忠外,其餘八位個個成才,還有三位是院士,在做人做事上,他們都堪稱能得梁家風範。其實最令我感動的是,梁啟超先生通過四百多封家信(參見《寶貝,你們好嗎?——梁啟超愛的教育,給孩子們的四百餘封家書》,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版),在字裏行間充盈著愛的親情。梁啟超先生想孩子之想,從他們的身體心理和興趣愛好出發,為他們的選擇指引航向,為他們的成功加油,為他們的挫折帶來切實的分析和莫大的心理安慰,沒有任何不得體的強加。沒有合格的父母,哪有合格的子女和公民?沒有合格的子女和公民,哪有真正健康的社會和自由的生活?
(冉雲飛,作家,任職於《四川文學》,著有《沉屙:中國教育的危機與批判》《吳虞和他生活的民國時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