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
她好乖,但好可憐
雯雯才兩歲半,但她超懂事。
走路摔倒了,她最多小嘴一撇,接著就自己爬起來,絕不會哭一聲,哪怕摔破了皮流血了也是一樣。
去醫院打針,那些比她大很多的孩子都哭成一片,但她不哭,任醫生怎麼擺布都沒事。
前天遇見一個朋友,她給我講了這樣一個小女孩的故事。她說,雯雯是她鄰居家的女兒,雯雯媽章雪(化名)是一個教育學碩士。據說章雪是按照自己所掌握的教育學方式來塑造雯雯的,而且看上去很成功。雯雯不僅聰明,而且非常乖巧,從來不給大人惹一點麻煩,這令周圍的鄰居們非常豔羨,他們經常向章雪請教她的養子經。
我問這個朋友:“你一樣羨慕她吧?”
“是啊!”
“那麼,你用了她的教育孩子的方式了嗎?”
“我試過,但後來放棄了,因為狠不下心來。”
原來,章雪的辦法中一個核心宗旨是:不中孩子的“圈套”。譬如,這麼小的孩子摔倒後,第一反應總是看著媽媽,同時撇著小嘴要哭,章雪認為這是孩子想賺取媽媽注意力的辦法。這時,如果媽媽去抱她、哄她,那麼小丫頭一定會哭起來的,甚至媽媽越關注,她會哭得越厲害。那麼,抱她、哄她就是縱容了她的軟弱,所以雯雯摔倒後,章雪基本上不會管女兒,甚至連看都不看一眼。結果雯雯隻是一開始哭了幾次,後來就再也不哭了。
至於打針不哭,就隻是一個自然而然的結果。第一次打針時,雯雯就不哭,章雪先是嚇了一跳,接著就為女兒和自己自豪起來,因為她認為女兒超堅強,而這堅強又是她教育的結果。但是,這個辦法我那個朋友學不來,因為狠不下心。
我問她:“你們周圍的鄰居有人學得來嗎?”
她想了想說,比較少,心比較軟的,都學不來;能學得來的,也是本來就能夠對孩子狠得下心的,他們本來和章雪的做法就有類似之處,不過章雪用她的理論知識幫助他們係統化了一些。
這是選擇性注意在發揮作用,教育學理論很多,許多理論甚至相互對立,而自己選擇哪個理論,多是因為這個理論符合了自己內心的預期。
所以,這個媽媽之所以選擇“不中女兒圈套”的“教育辦法”,是因為她的心首先是能對孩子狠得下來的,對孩子狠不下心來的父母就接受不了這種所謂的科學辦法。
乖巧中藏著自卑和寂寞
聽這個朋友講雯雯的故事時,我想起了2006年我出差到莫斯科時,在莫斯科機場的候機廳見到的一幕。
一個四五歲的小女孩,長得像天使一樣漂亮,穿著也非常精致,她的又帥又有氣質的老爸,正在長椅上靜靜地讀書。
和我一樣,他們也去葉卡捷琳堡—俄羅斯第三大城市。在等待的近一個小時裏,小女孩不斷糾纏她的爸爸。每次,她都是很輕很輕地走到爸爸的旁邊,仿佛生怕打攪他,然後很輕很輕地拉一下爸爸的胳膊,對他說點什麼。
但那個爸爸沒一點反應,不吭一聲,而胳膊仿佛鋼鐵鑄就的一樣一動不動,眼睛也不看女兒一眼,仿佛女兒所做的一切完全沒有發生,仍然是全神貫注地讀他的書。
女孩覺得有點無聊,於是離開爸爸,無聊地擺弄些東西。過了幾分鍾後,她忍不住又來糾纏爸爸,仍然是很輕很輕地拉一下爸爸的胳膊,說點什麼,但爸爸仍然是沒有一點反應,繼續全神貫注地讀他的書。女孩無聊地離開,過了幾分鍾後又來碰一下爸爸。
……
這樣過了約半個小時,她徹底打消了贏取爸爸關注的努力,開始自己玩,一會兒跳下舞,一會兒唱下歌。她的動作和歌聲都太輕了,所以盡管她很漂亮,但是好像擁擠的候機廳中隻有我在注意她,而對於周圍其他人來說,她似乎都不存在。
又過了半個小時後,登機時間到了,這位老爸合上書並放進行李包,把女兒喊過來,然後非常非常輕地拍了一下女兒的頭,那眼神仿佛在說:乖女兒,你可真黏人啊!
小女孩則羞澀地笑了一下,那種微笑中,有一點自責的成分,仿佛在說:“爸爸,我知道自己錯了,可我真是有點寂寞啊。”
想起這一幕,我的腦海中自動將她的形象和雯雯聯係了起來。我仿佛看到這樣一個無比乖巧的小女孩摔倒後獨自爬起的樣子,也仿佛看到她在醫院裏打針不哭時的眼神,那眼神裏藏著一種羞怯和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