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爾斯夫婦家住伊利諾州的史蒂文森郡,他們經營著一片規模不大的牧場,飼養肉牛和馬。我從芝加哥來到這裏,應邀在黑爾斯家小住。
黑爾斯夫婦年逾七十,身體很硬朗。白天黑爾斯先生領我去牧場看望他的牛群。牧場青草肥嫩,牛群閑散而又自在。有兩頭昨天才出生的小牛被它們的母親看護得很緊,我想前去問候小牛,母牛們立即奔過來用身體擋住它們的孩子,並向我發出不悅的吼聲。我笑著對黑爾斯先生說:“您看,全世界的母親都是一樣。”
在牧場上,黑爾斯先生對我講述了他的過去:二戰時他曾參加美國陸軍準備出擊日本,後來美國向廣島、長崎投了*,黑爾斯先生就不用再去日本了。然後他念了大學,獲得園藝學碩士,畢業後回到家鄉一直教授園藝。他抓起一把牧場的黑土對我說:“我退休後兒子要接我們去城裏,可是你看這是多麼好的黑土啊。雖然我隻不過是一個小小的農場主,養馬養牛也賺不了什麼錢,可我喜歡土地。”
晚上吃飯時,黑爾斯夫婦不斷地同我談起美國農業麵臨的問題。黑爾斯先生說,美國從事農業的人口為全美人口的百分之三,一個美國農民可以養活一百六十個美國人,並且還負擔部分糧食出口。這是一個樂觀的數字,何況政府給予農業的補貼也非常優惠。現在的嚴重問題是水土大量流失,一些大農場主隻顧眼前利益,一味地向土地要收獲,卻並不在水土保持上投資。另外,更年輕的一代人有許多也不願意像父輩一樣從事農業了。不過,也有一些在外麵念了大學,又主動返回家鄉為振興農業奉獻自己的大學生。黑爾斯夫婦向我介紹了此間一位在中學教農業的女教師,她把她的幾位畢業後立誌從事農業的學生組成小組,以各種形式定期在鄉間宣傳發展農業的意義。現在的小組成員都是一個叫做“美國農業未來協會”伊利諾分會的會員,據說這個協會在美國已有八十年曆史,後來中斷了活動,近年在有些州又重新興起。
有一天黑爾斯夫婦對我說,當晚在郡中學餐廳有一次全郡農家的聚會,主題是農業的前景,組織者便是史蒂文森郡農業小組的那幾個中學生。黑爾斯夫婦問我願不願意和他們一起前往,我說我當然願意。
這種聚會別開生麵,與會者討論美國農業,會後還有豐盛的晚餐。菜肴和點心由與會者自己提供,每個家庭都要準備一至兩個菜或點心與大家共享。黑爾斯太太下午就開始燒菜了,她用電沙鍋燉了一鍋香噴噴的土豆胡蘿卜燒牛肉,讓我來鑒定味道,我嚐過之後說,它應該是今晚最出色的菜。黑爾斯太太說:“也許別人家還有更好的菜,不過我養的肉牛可是本郡最精彩的。”
晚上七點鍾,我和黑爾斯夫婦開車來到郡中學。當我抱著電沙鍋,黑爾斯太太拎著盛有餐巾、刀叉和盤子的柳編籃子走進學校餐廳時,幾個身穿藍色製服的男女學生已經站在門口迎接我們了。黑爾斯先生向我介紹說,這就是農業小組的幾位領導人:一個主席、兩個副主席,還有一位秘書長。他們的製服是自己特製的,胸前和右臂都有“ffa”字樣(美國農業未來協會的縮寫)的彩色刺繡標誌。這種裝束顯示著他們對於自己事業的看重,也給聚會帶來一種*的氣氛。我觀察主席、副主席們,看上去他們大約十六歲或者十七歲,雖然頭發梳得光亮,還用了摩絲、發蠟之類,似乎想以此表現成熟,但臉上仍透著稚氣。秘書長是一個名叫巴爾根的滿臉雀斑的女生,她熱情地同我打招呼,並把三張寫有編號的請柬分送給我和黑爾斯夫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