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文離別文娟以後,就到火車北站去買車票。他看到售票廳內人山人海,售票窗口前排著長龍陣,他隻能耐心地排在後麵。等到了窗口,後天到安順隻有無座車票了,他猶豫了一下,還是買下來了。他想自己是無所謂的,就怕文娟吃不消,在火車上要熬二天二夜啊!
學文回到大阿姑家已經很晚了,大阿姑問他怎麼這樣晚才回來,學文講述了他與文娟交往的過程。大阿姑笑著說道:“學文你真是一個冒失鬼,交往才幾天時間就向人家求婚,實在太冒失了,何況與上海姑娘交往,隻能玩玩而已,怎麼能夠當真。”
學文無奈地說道:“我也是這麼想的,可是控製不了自己的感情,一衝動就冒失了。”
大阿姑原來是中學教師,因為大姑丈是私方老板,前些年被清理出教師隊伍,在一家電器廠當工人。學文知道大阿姑很懂得上海青少年的心理狀況,她已經從教幾十年了。
第二天他很想到文娟家裏去,將買到的火車票交給她,大阿姑說既然你們已經說定了,你還跑到她家裏去幹什麼?真是一個冒失鬼。
第二天早晨文娟和她媽媽一道到裏弄居委會去開證明。居委會主任很同情文娟家裏的處境,覺得應該幫助她們家裏解決實際困難。主任主動地對文娟說:“我怕居委會的證明不夠檔次,我幫你們到街道辦去弄個證明吧。”文娟和她媽媽再三說謝謝主任。
星期一上午一家三口就趕到文學的學校去了,找到了學校領導,將街道辦的證明交給他,文娟又說明了家庭的實際困難,學校領導了解文學的學習狀況,他說:“文學的學習成績在畢業班裏是冒尖的,我們也很想讓他留在上海,將來有機會爭取進大學深造。你們家庭的實際困難我們也是應該考慮的。”學校領導是一位學究型的長者,文娟感覺到了這位長者是通情達理的,他的表態是認真負責的,決不是敷衍了事。
學文反而猶豫起來了,他的嘴唇動了一問道:“儂曉得邊城過橋米線的來曆嗎?”文娟笑道:阿鄉又不也說明這個道理嗎?於是,他倆愉快地和阿哥告別時,阿哥又拿出一包杭州小核桃給文娟,說是帶回去給你媽媽和弟弟嚐嚐的。文娟再三表示感謝。
學文和文娟離開了衡山飯店,沿著衡山路朝北走,學文說今天我們去逛南京路吧,文娟點頭表示同意,並且說道:“阿哥能在錢學森領導的單位裏搞科研真是難得和。”
“阿哥完全靠自己發奮學習,考高中時幾千名考生中取得第二名,上大學是保送進去的,隻可惜沒有機會出國留學深造。”學文遺憾地說道,他心裏總是為阿哥惋惜。
文娟又說道:“阿鄉,從今以後阿拉就叫儂小阿哥好伐。”學文高興地笑起來了。
已經到了初夏時節,天氣漸漸暖和起來了,上海馬路上的男女青年大多穿上了白色的確良短袖襯衣,中午的太陽曬得使人感到熱乎乎的,學文和文娟走在南京路上,看見一家水果店門前招牌中間寫著“供應西瓜”四個大字,招牌兩邊寫著“隻準堂吃,不準外買”八個小字,這說明了當時市場的狀況,上海人喜歡吃西瓜,大堂裏坐滿了顧客,大家都低頭忙著吃西瓜,服務員一邊打掃衛生,一邊向顧客作宣傳:這是優良品種的西瓜,瓜子我們要回收給貧下中農兄弟,西瓜皮我們也不能丟,加工成罐頭後出口給蘇修抵銷外債。所以請同誌們配合我們的工作,把瓜子和瓜皮集中起來,以便我們來回收。服務員的宣傳引起文娟的興趣,她拍拍學文的肩膀打趣地說道:“小阿哥,西瓜混身都是寶,為支援國家,支援貧下中農,我們也進大堂去吃西瓜。”
學文接著說道:“阿拉也喜歡吃西瓜,在邊城是吃不到西瓜的,當地貧下中農從來不種西瓜的,現在西瓜剛上市,讓阿拉吃個飽吧。”
於是兩人擠進大堂等候空座位,,好在吃西瓜比吃飯快多了,一會兒就空出座位來,讓他倆坐上去。服務員過來抹了抹桌麵,便抱來一個大西瓜,劈開朋友”,這是寧波人的座右銘,寧波人就是靠著這一堅定的信念走遍天下的,學文和文娟也是深深懂得這個道理的,他倆相遇的奇跡不也說明這個道理嗎?於是,他倆心領神會愉快的笑起來了。
這時候服務員進來打招呼:午餐時間這個小騙子無精打采的。
哪個人晚上這麼熬,白天都難有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