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家灣的細雨(1 / 1)

陶家灣的細雨

心靈的田野上時時會掠過陶家灣的細雨,或淅淅瀝瀝,或飄飄灑灑。

回味那些細雨的聲音,自己仿佛置身於陶家灣寧靜的村莊,多了一份淡泊,有了片刻輕鬆。

夏天的陶家灣氣溫適宜,暖風往往在午後吹來。不一會兒,大朵大朵的白雲集合在陶家灣的上空。風走了,雨來了,先是雨點點,接著是雨線線。雨不緊不慢,從從容容,陶家灣籠罩在雨線縹渺的世界中。

遠處山坡上的青稞更綠了,油菜花更黃了。近處草地上的各種小野花越加鮮豔,花瓣裏滾動著晶瑩的雨珠。一隻老黃牛在草地上悠閑自得地啃著青草,它身上的泥土被雨水洗滌幹淨,顯得精神抖擻。此時的陶家灣猶如一幅剛剛完成的水彩畫,清新而澄明。

在這樣的美景感染下,我曾經拿起畫筆學習畫畫,最終因為買不起昂貴的顏料和紙張,放棄了。後來就學寫詩、寫散文,題材多數源自陶家灣,堅持多年,就有了些小收獲。回想起來,是陶家灣的山山溝溝給了我寫作的靈感和源泉。如今我遠在他鄉異地,寫的更多的還是陶家灣。

一個遠離了家鄉的人對家鄉才會有刻骨銘心的感受。

細雨連綿不斷,時光好像有些緩慢。我打起雨傘走出家門,到陶家灣最高的山梁上看風景。天高地遠,雨霧蒙蒙。改革開放以後,陶家灣村民們發家致富的積極性高漲,有的成了養羊大戶,有的外出打工,收人多起來,許多人家蓋起了新房子,還買了三輪拖拉機和摩托車,家家戶戶都有了電視機。雨中的陶家灣樸實厚道,安詳寧靜。

張大爺扛著鐵鍁到他家的責任田裏,實際也沒什麼大的農活可幹,他隻是像個將軍似的,在雨中檢查檢查他的莊稼士兵。張大爺一會兒用鐵鍁修理田埂,一會兒用手拔掉莊稼裏的雜草。我的父親穿著雨衣去後山的森林裏拾蘑菇。父親在陶家灣是拾蘑菇的高手,他在那片森林裏掌握有好多蘑菇圈,每次去都能拾到很多白白胖胖的蘑菇。

在這細雨中,少年的我平添了一些甜蜜的說不清的憂傷。我在山梁上轉了一陣後,回到家裏獨自待在小房子裏,打開錄音機,放人很流行的《情網》磁帶。女歌手的歌聲甜甜的像塊冰糖,慢慢滋潤我的心田,我的眼裏有了不可捉摸的青春光彩。屋簷下“啪嗒啪嗒”的雨滴聲連續不斷,好像是誰輕幽的呼喚。

陶家灣西邊的藍天出來了,東邊的雨還在下著。一道彩虹掛在東山頂上,像一座長長的橋橫跨天際。我看著彩虹橋,自問道,誰是橋上的行人?那年我高考落榜後繼續複讀,假期時回到陶家灣自學。每每看到天上的彩虹,奮鬥的勇氣就增添許多。父輩的夢想在土地和莊稼上,我也許是多念了幾年書,心有些野了,夢想著有一天能夠踏上那道彩虹橋到外麵的世界去闖蕩一番。

傍晚時分,雨過天晴,整個陶家灣透明潤朗。絲絲涼風吹來,空氣裏彌漫著莊稼的香味。山巒田疇好像抹了一層油一樣,閃閃發亮,光彩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