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提:蓮花獻佛的聖城
在中國佛教界,幾乎無人不知北京西山的靈光寺。靈光寺之所以聞名天下,成為中外佛教徒朝拜的中心之一,是因為其供奉著佛祖釋迦牟尼的佛牙舍利。兩千五百多年前,釋迦牟尼誕生於古印度的藍毗尼花園(今尼泊爾境內),他三十五歲悟道,八十歲涅槃後,至今僅有兩顆牙舍利傳世。除靈光寺佛牙塔供奉的這一顆,另外一顆則在斯裏蘭卡的康提佛牙寺供奉。
在驅車前往康提的途中,導遊告訴我們,相傳佛祖於公元前543年被火葬時,當地人起初想保存佛陀的所有舍利,但為了避免戰爭,有個教徒設法讓幾個王國分享了佛陀的舍利,並由他們供奉起來。後來佛牙就變作了王權的象征,成為斯裏蘭卡(時稱錫蘭)和印度互相爭奪的對象。幾度易手之後,有一顆佛牙舍利終於在16世紀被一位印度王的女婿和女兒藏在發結裏,秘密帶到了斯裏蘭卡。斯裏蘭卡有百分之七十五的人信奉佛教,於是,這顆佛牙舍利就成了斯裏蘭卡的國寶。斯裏蘭卡曆屆統治者都對佛牙舍利頂禮膜拜,天天祈禱。迄今為止,佛教徒們都會在每個清晨和黃昏以舞蹈和鼓樂來康提佛牙寺祭祀。在他們的心目中,佛牙寺是佛教世界最神聖的殿堂,康提是一座聖城。為此,199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聖城康提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我們是在2月23日午後抵達康提的。進城之前,車子先在一個山包上停了下來。導遊說,這裏是俯瞰康提的最佳位置。下車一看,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座翠綠的山穀,茂盛的熱帶林木給康提聖城築起了一道圍屏,仿佛是一隻盛著玉液瓊漿的翡翠巨盆,風光分外迷人。“康提”在僧伽羅文中是“山”的意思,位於斯裏蘭卡中部山區,海拔五百米左右,是斯裏蘭卡第二大城市,原稱“桑卡達加拉普拉”,距首都科倫坡東北一百一十五公裏,是國王維克拉瑪巴胡於公元1357—1374年建造的。16世紀,當葡萄牙人占領錫蘭南部大片國土後,當時康提王朝的統治者便撤退到中部地區。1592年康提被定為王國首都,這一直延續到19世紀的辛哈萊斯王國。我們如今見到的位於穀底的那片水麵叫康提湖,是19世紀初將宮殿南麵山下的一片稻田挖成的巨大人工湖,開挖康提湖並非是為灌溉,而純粹是為了供人觀賞。著名的佛牙寺就坐落在康提湖邊。康提湖映襯了佛牙寺,而佛牙寺又點綴著康提湖,兩者交相輝映,完美和諧,構成了康提古城一道最美的風景線。
車子進城之後,直奔康提湖。我們在距佛牙寺約兩百米處下了車,就沿寬闊平坦的環湖大道步行前往佛牙寺。湖岸有白石構築的防禦牆,一個個垛口被精心砌成白色蓮花花瓣的形狀,相當別致。康提湖景色秀美,湖邊長滿了熱帶花草樹木,參天的大樹鬱鬱蔥蔥,構成天然的涼棚;各種花卉爭相開放,姹紫嫣紅。最能體現康提靈動個性的是,湖裏有成群的魚兒遊來遊去,湖麵上有白鷺、鵜鶘、鸕鶿等鳥類嬉戲翻飛,一陣陣婉轉悠揚的鳥鳴聲,仿佛是在熱情地歡迎絡繹不絕的佛教信徒前來朝聖,營造出一片親切、祥和的氣氛。
在靠佛牙寺入口處的環湖大道外側,是一長溜紅瓦屋頂的花攤,來此朝聖的佛教信徒十分虔誠,入寺前都要去那裏花兩百盧比(相當於兩元人民幣)買一朵蓮花,小心翼翼地托在手心之上。導遊告訴我,睡蓮是斯裏蘭卡的國花,象征著聖潔。花攤上的睡蓮都是當天清晨采來的,未出售之前,尚是閉合狀的花蕾,攤主往往是當著買者的麵,嫻熟地把新鮮睡蓮的花瓣一一掰開,瞬間變成一朵盛開的蓮花,放在一塊硬紙板上,神情平和地默默遞給買花者。這番景象,不禁使我聯想到我國某些寺廟前賣香火的小販們那令人厭惡的吆喝聲,心想,這裏的蓮花攤主,一定也是佛教信徒,對佛牙舍利同樣懷有一顆純淨的敬重之心。
佛牙寺建在長方形的花崗石基座上。寺為二層,奶白色的牆體,紅瓦大簷頂,雖然說不上高大雄偉,卻也莊嚴肅穆。寺前的廣場中央,高高飄揚著斯裏蘭卡國旗。導遊說,1815年英軍占領康提後,就將佛牙舍利帶回了英國,每天在這廣場升起的,也換成了英國國旗。一位僧侶對此無比痛恨,有天升旗時,他怒不可遏地衝了上去,將英國國旗扯了下來,用力地踐踏……結果,凶狠的侵略者揮刀將他扯旗的右臂當場砍了下來。1948年斯裏蘭卡宣布獨立,英軍將竊走的佛牙舍利歸還,康提又恢複為斯裏蘭卡宗教中心的地位。為紀念那位英勇不屈的愛國僧侶,特意在廣場上塑了一尊他身披袈裟的金色雕像。從他高揚的右臂上,我看到了一個民族的尊嚴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