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拉納西:恒河邊不可思議的聖城(1 / 3)

瓦拉納西:恒河邊不可思議的聖城

“不到黃河心不死”,這是在我國流傳了數千年的一句成語。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黃河是中華兒女的母親河。印度的母親河是發源於喜馬拉雅山的恒河。恒河全長二千五百八十公裏,是南亞最長、流域麵積最廣的河流。印度是一個宗教色彩非常濃厚的國家,宗教眾多。其中最重要的宗教是印度教,全印有約百分之八十三的人口信仰印度教,信徒人數近十億。印度教信徒將恒河奉若神明,他們不隻是不到恒河心不死,而且是一生最大的心願,無論住家離恒河有多麼遙遠,即便曆盡千難萬險,也一定要喝上一口恒河水,在恒河中洗一次浴,然後,也一定要葬身恒河。這是因為,唯有恒河,才是他們心中的聖水。

印度教大致起源於公元前2500年。它與其他宗教不同,沒有單一的創建者,沒有完整的神學體係和道德體係,也沒有中央組織。現代印度教由於受到其他宗教的影響,在形式上更接近於現代意義的宗教。不過,與其說它是一種宗教,不如說是一種“生活方式”。絕大多數印度教信徒終生有四大樂趣:敬仰濕婆神(印度三大神之一)、到恒河洗聖水澡並飲用恒河聖水、結交聖人朋友和居住在瓦拉納西聖城。由於航班誤點整十二個小時,我們從北京起抵達德裏已臨傍晚,因此,我們的印度之旅,實際上是從第二天飛抵瓦拉納西開始的。

瓦拉納西位於印度北方邦境內的恒河西岸,是印度最古老的城市,已有五千年的曆史,相傳是由印度教中主管生死的濕婆大神所建,信奉印度教的人們相信濕婆常在這裏的恒河邊上巡視,凡在這裏死亡並火化的,均可免受輪回之苦,直接升入天堂,所以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教徒從四麵八方趕到瓦拉納西。不過,我們飛抵瓦拉納西後,出了機場並沒有直接進城,而是先去遊覽了距城十公裏的鹿野苑。

鹿野苑是佛教著名的三大聖地之一,釋迦牟尼成佛後初轉法輪處。當年佛陀在菩提伽耶頓悟後,向西步行三百裏來到了這裏,尋找當年的五位同修者,向他們闡述了生死輪回、善惡因果以及修行超脫之道。這五位在釋迦牟尼身旁聽法的比丘和尚,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佛教僧侶。在當地國王與富商的支持下,佛教在鹿野苑附近傳播開來。到公元3世紀時,鹿野苑已經成為重要的藝術中心。公元7世紀,唐朝高僧玄奘西遊取經時,《大唐西域記》記載,此地“層軒重閣,麗窮規矩”,在此修行學習的僧侶多達一千五百多人,盛況空前。此後佛教漸漸式微。11世紀,穆斯林入侵,廟宇盡毀。直到19世紀中,英國考古學家在這裏挖掘出佛教遺跡,才使鹿野苑重見天日。

2014年秋冬之交,我在國內,曾先後去江蘇宜興的大覺寺、浙江奉化的大慈禪寺、江西廬山的東林寺遊覽,見那裏新建的大雄寶殿無不氣勢宏偉,鍍金的彌勒佛、觀音菩薩無不高達百米,信眾也無不如潮湧流,就想象這作為起源之地的鹿野苑,定會有一派更加蔚為壯觀的景象。未料,進苑一看,遊人與信徒寥寥可數,相當冷清,既無香煙繚繞,更無鍾罄交響,園內挖掘出的遺跡中,除僅存公元5世紀修建而成的達麥克塔還算完整,塔身的雕刻精美而外,其餘全是磚砌,頗顯寒酸,實在難以讓人想象千餘年前曾有的盛況。據說許多出土的古老文物都保留在鹿野苑的博物館內,其中有阿育王石柱,還有世界上第一尊佛陀的站立石像。但因為我們急著要進城去看晚間的恒河祭祀,就未及去參觀鹿野苑博物館,不免有些遺憾。

在上了旅行大巴後,印度導遊阿亮說,雖說鹿野苑是佛教的發源地,但如今印度的佛教信徒已少得可憐,僅占總人口的百分之零點八。因此,到鹿野苑來朝聖和旅遊的人,反倒絕大多數來自中、日、韓。待大巴車在暮色蒼茫中進入瓦拉納西後,也就十來分鍾,導遊阿亮就招呼大家下車換乘三輪車,並叮囑大家,車夫的小費由他先統一墊付了。顯然他是事先聯係好的,全團十六人,八輛簡陋的三輪車就停在大巴車的前側。按順序輪到我和妻子坐的那輛三輪車的車夫是個白胡子老頭兒,且瘦骨嶙峋,我遲疑了一下,上了另一輛車。這輛車的車夫身板也很單薄,但沒想到我與妻子剛一上車,尚未坐穩,車就飛也似的追趕前兩輛三輪車去了。盡管車夫很賣力氣,但因街道上過於嘈雜,不時有牛斜刺裏穿越街道,僅行進了三五分鍾,車隊就徹底被打散了。三輪車的座位很窄,兩邊又沒有扶手,妻子直怕摔下車,隻得緊緊地摟著我的腰,直嚷嚷:“慢點兒、慢點兒!”可車夫根本聽不懂她的嚷嚷,依然不顧一切地朝前闖。隻是在每當有一群牛擋道時,他才跳下車來,推著車把奮力繞行。也就是這樣的間隙,我們才看清自己已陷入一個完全陌生的混濁世界:沿街的小攤販都是席地而坐,衣不蔽體的苦行僧三五成群地圍著一個個柴火堆取暖,露天廁所尿味嗆鼻,畫著花臉的乞丐像幽靈一樣不時閃現,加上煙霧彌漫、臭氣烘烘……真令人有一種毛骨悚然、不知所措的窒息感。心想:一個當代都市,怎會不見一個交警,不見一個城管,不見一個環衛工人,髒亂差到如此無以複加的程度呢?

然而,這裏就是印度教信徒的聖城,就是他們通往天堂入口處的必經之路!幸好大約不到二十分鍾,我們乘坐的三輪車終於彙集到恒河岸邊的達薩斯瓦梅朵河壇。導遊阿亮介紹,在瓦拉納西城的新月形河灣兩岸,曆代王朝先後修築了大小六十四個台階碼頭,供人們作沐浴禮拜之用。達薩斯瓦梅朵河壇是其中最古老最主要的河壇,同樣也是瓦拉納西最讓人向往的聖地。由於祭祀活動已經開始,我們匆匆沿台階下到恒河岸沿,也沒有顧及細數有多少層台階,但每個台階邊都躺坐著一個衣衫襤褸、蓬頭垢麵的老嫗,仿佛是舉行集體乞討儀式一樣,麵前都擺著一隻閃亮的空鋁盆,形成了一道十分怪異的風景線,這是誰都無法回避,不得不掃上一眼的。說實在的,那一刻,無論是哪個初來的遊客,都禁不住要倒吸一口冷氣,不免眼澀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