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世駭俗的卡久拉霍性愛廟群
在我的記憶中,到國外旅遊,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極少乘坐所在國的國內航班。譬如俄羅斯,從莫斯科到聖彼得堡,也隻是坐火車。隻有在美國,因先是到夏威夷,才乘美國的國內航班,再飛往洛杉磯。沒想到這次到印度旅遊,從瓦拉納西去卡久拉霍,也得換乘大型客機。下了飛機,當我問導遊阿亮,從機場到卡久拉霍市區有多少公裏時,他笑了,說:“卡久拉霍不是一個城市,隻是一個村子。居民也就七八千吧!”一個村子居然建有一個可降落大型客機的機場,對於我來說,真還聞所未聞。
卡久拉霍位於德裏東南方約六百公裏,屬中央邦查塔普爾縣。在六平方公裏範圍內,丘陵環抱著一座座婆羅門教和耆那教寺廟。令卡久拉霍神廟群聞名遐邇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這裏神廟上以性愛為主體的雕刻堪稱驚世駭俗,無與倫比,被研究人員認為是表現印度教崇尚天人合一、神靈合一的表現之一。出了卡久拉霍機場,旅行大巴僅行駛了十多分鍾,我們就達到了卡久拉霍神廟群景區。
卡久拉霍,來源於“the Khajur”(椰棗樹)這個詞。有碑文記載,此地以前叫卡久瓦提卡,意為椰棗樹園。金色的椰棗樹承載著曆史,旺盛時期一度圍滿古代皇城,因此而得名卡久拉霍(Khajuraho)。公元7世紀中葉之後,印度北部地區列強爭霸,其中一支重要力量是拉傑普特人,這是一支由入侵印度的雅利安人與原住民長期融合而形成的封建王族,篤信印度教,酷愛自由,驍勇善戰,但內部不團結,家族之間紛爭不斷,常常兵戎相見。當今多數的曆史學家認為,大約是在公元9世紀的時候,拉傑普特人中的一支,也就是由昌德拉瓦爾瑪王領導的家族建立了昌德拉王朝,其都城就設在卡久拉霍。
在印度,Khajur(卡久)這個詞,還隱喻女性。有一個美好的傳說,昌德拉瓦爾瑪的母親少年成婚,很早就守了寡。等到她十六歲時,終於如鮮花盛開,出落成了遠近聞名的美女。一個夏夜,她熱得睡不著,老覺著有什麼事情,於是就到一個蓮花池去洗澡。月明星稀,池水閃爍,她美麗的胴體一下子就把月神昌德拉瑪迷住了。昌德拉瑪下凡來到人世,緊緊地抱住了她,打動了她,融化了她。一整夜,他和她都在做愛,直到黎明將至,月神不得不離去。她舍不得月神走,就罵他。於是,月神說:“別罵我,親愛的。高興一點吧,因為你孕育的是一個國王。他將無比強大,統治整個世界,他的子孫將成千上萬。”她不無憂慮地說:“可是,我未婚生子,將名譽掃地。”而昌德拉瑪卻勸慰她:“別怕,親愛的。你的兒子將在十六歲時成為國王,並為你洗掉恥辱。”說完這番話的瞬間,月神就不見了蹤影。但是,當兒子出生時,月神還是遍邀諸神前往慶賀,並給新生子起名昌德拉瓦爾瑪。昌德拉瓦爾瑪不負眾望,勇敢果斷,渾身都充滿了力量。十六歲的時候,他用石塊打死一隻老虎和一頭獅子,順順當當地當上了國王。一次,母親請求為她建造一座要能達到表達人類的激情、充滿性饑渴的寺廟。於是,從930年起,幾代昌德拉皇帝都醉心於藝術和建築,興師動眾,陸續建起了八十五座性愛寺廟,使卡久拉霍成了性愛之都。不過,這八十五座廟宇,現在保存下來的隻有二十多座,分東、西、南三大群落,其中的西群寺廟最多,保存得也最好。
據考證,這建造於9至13世紀的二十多座寺廟,確實正值昌德拉王朝的鼎盛時期。雖然綿延幾百年,但這些寺廟的建築風格卻基本相同:在高高的基座上建起裝飾繁複的主建築,頂部是像筍一樣由粗到細的尖塔。除了第一座朝沙斯育吉尼廟之外,卡久拉霍的寺廟都是由磨研細致的沙石建成,沙石的顏色都是淺黃色或淺紅色,來自印度根河東岸的潘納采石場。據說大塊的石頭都是從采石場挖采而來,運送到這裏後才壘起來的,最高的有三十五米,沒有用粘漿,更沒有水泥,而是聰明的昌德拉王朝的工匠們使用的一種特殊的鑲嵌工藝:“聯鎖”。這個“鎖”其實就是中國木匠活兒裏的那種“榫”。
在中國,無論哪朝哪代修建的佛教寺廟,菩薩、佛像無不大都在室內,即便是露天的石窟,也都是依山岩而鑿,佛像上端也總會有遮風擋雨之簷壁。而在卡久拉霍,神廟的精華卻都在外牆環繞的雕刻上,這些主要出現於塔身下半部分也叫寺廟的天堂條帶上的人物雕像,象征著美妙無比的天國。也就是說,在這些天堂條帶上,把人類當時的生活場景,譬如舞蹈、奏樂、耕種、戰鬥、梳妝、寫信等日常生活場景及最為私密的各種令人稱奇的做愛姿勢,全都展現在光天化日之下。這些寺廟塔身上數以千計的浮雕大小不一,大的有一米多高,小的則僅巴掌大小而已,那些栩栩如生的性愛雕刻大都分布在生活場景的雕刻中間,尤其是那些新奇、逼真的雕刻都很小。因此,雖說尋找到那些隱蔽的雕刻,對遊客而言是一種別樣的樂趣,但假如沒有當地的導遊指點,就一定會與許多精美絕倫的石刻雕像失之交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