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該了解的知識已經基本掌握,我於是追問老爺子道:“那麼我們如何得出龍跟其他生物的區別?”
老人道:“我們先來批判在學術界最具有影響力的‘蛇說’吧。我告訴你小戰士,龍絕不可能是蛇。無數的記載都表明,龍頭上長角,腹下有足,體表有鱗,唇邊長須,而蛇統統沒有。有時古人會習慣上龍蛇並稱,但一到具體記載,就龍歸龍,蛇歸蛇,分的清清楚楚。《左傳》記載:莊公十四年,‘內蛇與外蛇鬥於鄭南門中,內蛇死’,文公十六年,‘有蛇自泉宮出,入於國,如先君之數’,但是同時《左傳》還寫到兩次龍的出現,昭公十九年,鄭大水,龍鬥於時門之外洧淵,昭公二十九年,秋,龍見於絳郊。顯而易見,龍,蛇分別是兩種不同的動物,彼此間不能混為一談。”
我問老人:“《左傳》是誰寫的?是同一個人嗎?”
古麗解釋道:“《左傳》原名為《左氏春秋》,漢代改稱《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相傳是春秋末年左丘明為解釋孔子的《春秋》而作。你問這個幹嗎?”
我說:“一個人寫的話不足為信,因為在他觀念中有可能龍蛇不分,隨意敘述的可能性比較大。”
阿巴汗老人笑著說:“不錯,這個說法有道理,小戰士頭腦還是很清晰啊。那我就說一些不同作者,不同的史書記載吧。”
老人雖然年邁,但是說起典籍來如數家珍:“《史記?晉世家》曾講過一個故事,晉公子重耳逃亡在外,曆經千辛萬苦回到故國,成為晉文公。和他一起出亡的群臣在論功行賞中都得到了利益,唯獨忘記了介子推,於是有人寫了一首《龍蛇歌》,詩雲:龍欲上天,五蛇為輔。龍已升雲,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獨怨,終不見處所。就很清晰地說明龍蛇不同。另外《隋書》也有記載,說陳太建十一年正月,也就是579年,‘龍見於南兗州池中’,而武平七年,也就是576年,就有另外記載說,‘並州招遠樓下,有赤蛇與黑蛇鬥,數日,赤蛇死’,等等,像這樣的例子不可枚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