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點點頭,表示的確龍蛇有別。老人又道:“我最注重的還是《新唐書》中幾條記載。其一為:‘天寶中,洛陽有巨蛇,高丈餘,長百尺,出芒山下’。其二為:‘貞元末,資州得龍丈餘,西川節度使為韋皋匣而獻之,百姓縱觀,三日,為煙所熏而死’。你看,這兩條記載不但明明白白區分了龍與蛇,也說明了古人根本不是以身形大小來判斷孰龍孰蛇。‘高丈餘,長百尺’的是蛇,而‘匣而獻之’的卻是龍。這就說明,在古人心中龍跟蛇是截然不同的生物。我們在從頭好好想想,假如龍在自然界沒有一個現實的位置,人們怎麼可能堂而皇之寫下‘某年某月某地見龍’的記載呢?假如龍僅僅是蛇的異名,那麼在同一篇記載中,為什麼要將龍和蛇區分開來,使用不同的名字呢?”
鼉,水蟲,似蜥蜴,長丈所,皮可為鼓。
——《說文解字》
南方有鱷魚,喙長八尺,秋時最甚。人在舟邊者,魚或出頭食之,故人持戈於船側而禦之。
——虞喜《誌林》
外麵的雨越下越大,我的心頭也如掀起了狂濤怒濫,心潮翻湧。阿巴汗老人的博聞強記,孜孜教誨,讓我心中許多疑問漸漸散去,猶如彩雲散去,霽月當空。
在未踏入這房間之前,神龍在我心目中如迷霧遮眼,模糊不清,而現在卻漸漸從雲霧中嶄露頭角,顯出真身。想起遠在東三省的猩猩,恨不得現在就插上翅膀,把他帶到老人麵前,讓他親耳聽聽這些真知灼見。
我此時就像旱了三個月的枯苗,突逢甘露,自然不肯就此罷休,又追問老人道:“那麼龍跟鱷魚又如何分辨呢?”
老人興致也越發高昂,向我傾其所有:“從龍的外形看來像個巨型蜥蜴,鱷魚的外形也恰好如此,因此也有許多人認為龍與鱷魚之間的關係更加緊密。但是跟蛇一樣,秦漢以來大量的文獻資料可以為證,不但同時存在見龍和見鱷的記載,也同時存在對龍和對鱷魚外貌的描述。古人確實說過鱷魚在外型上很像龍,但是他們從來沒有認為鱷魚就是龍,因為他們有過實物的比較。”
今年大年三十,祝大家兔年吉祥,身體健康,萬事如願。另外也請各位讀者多多支持,不勝感激!
晚上將再度更新五千字,以饗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