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問古麗具體有哪些?姑娘果然強聞博記,隻是稍作回憶就如數家珍舉了幾個例子。

《呂氏春秋中》有記載:荊有次非者,得寶劍於幹遂,還反涉江,至於中流,有兩蛟夾繞其船。次非謂舟人曰:子嚐見兩蛟繞船能兩活者乎?船人曰:未之見也。次非攘臂祛衣,拔寶劍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棄劍以全己,餘奚愛焉?”於是赴江刺蛟,殺之而複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

《太平廣記》卷四二五引《潯陽記》:潯陽城東門通大橋,常有蛟,為百姓害。董奉疏符沉水中,少日,見一蛟死。浮出。

《太平寰宇記.江南西道五.饒州.鄱陽縣》:懷蛟水,在縣南二百步,江中流。石際有潭,往往有蛟浮出,時傷人馬。

古麗一口氣說了不少例子,又道:“最有名的當然還屬周處殺三害。西晉健威將軍周處年輕時橫行鄉裏,為人所患。當時他的家鄉義興水中有蛟,山中有虎,義興人將其和蛟虎並稱三害。後周處經人點播,決心除掉猛虎和惡蛟。這事被寫入《晉書.周處傳》,應該不假。可見蛟自古以來在中國人心目中就是種凶猛的大型動物。《禮記》中也曾說過這樣的話,‘命漁師伐蛟、取鼉、登龜、取黿,命澤人納材葦’,鼉黿之類隻用取,而蛟就需伐了,殺蛟比殺虎更難啊。”

我一時忘了傷痛,尋思一番後又問古麗:“既然蛟這麼凶猛,那他會不會是鱷魚呢?”

古麗笑道:“我也曾這樣問過波娃,波娃說不可能。首先鱷作為一種動物的名稱,在古籍中很早便以確立,古今相沿,並無二致。其次,《禮儀》中也已經明顯把蛟和鼉區分開來了,鼉即是揚子鱷,這說明兩者不是同類。再者我們知道,鱷魚的攻擊方式不外乎兩種,一是用強有力的尾巴將獵物擊昏或者擊死,然後吞之,二是突然從水中躍起,用強壯有力的爪子將獵物拍入水中。但是古書記載蛟的攻擊方式卻隻有一種,就是用自己柔軟的長蛇形身體緊緊纏住獵物,直至窒息而亡,相對來說,倒與熱帶森林中的巨蛇水蚺類似。②”

我這才恍然大悟:“難怪剛才你說蛇形怪魚讓你想起了蛟。既然如此,蛟並非龍,又不是鱷魚,那麼它到底是什麼動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