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麗跟我說道:“根《漢書.武帝紀》記載,元封五年漢武帝劉徹南巡之時就在尋陽浮江親自射殺過一條蛟,令人惋惜的是並沒有留下具體的描寫。倒是《拾遺記》中記載過漢昭帝釣蛟的故事,其中粗略地勾畫了蛟的外貌特征:‘長三丈,若大蛇,無鱗甲,頭有一角長二尺,軟如肉焉,牙如唇外’。昭帝還曾發揚美食家精神令太官為鮓,據說骨青肉紫,鮮美無比,此味非人間之物。”

我說:“根據什麼《拾遺記》的描述,蛟的身體上並未像龍一樣的鱗甲,也不像骨板狀盔甲的鱷,倒是一種頭上長角的大蛇?”

古麗點點頭,認同了我的想法,又說:“其實魏武帝曹操說過一句話,大意是‘我連蛟都不怕,哪裏會怕蛇?’可見蛟和蛇也有區別。但是具體長什麼樣,他也沒有多說。後來波娃在董老師幫助下,終於找到一句證詞,為郭璞所言,讓波娃印象很深。郭璞說蛟,‘似蛇而四腳’。”古麗說到這裏竟微微一笑,“其實這並非郭璞一人論斷,《山海經》③中也曾做過論斷,說蛟的外形近乎大蛇,隻是多長了四隻腳。奇怪吧,竟然有一種長腳的蛇。”

我覺得實在荒誕:“長腳的蛇?想來這郭璞也是胡說一氣,哪有長腳的蛇啊?不是有個成語嗎,畫蛇添足,可見古人都知道蛇是沒有腳的呀……”

說道這裏我忽然一愣,反應過來:“對啊,古人早就知道蛇是沒有腳的,為什麼他們還偏偏要說蛟是一種長腳的蛇呢?”

古麗歎了口氣,說到:“實際上,遠古的蛇的確是長有腳的。”

①陸蓉《菽園雜記》原文:蛟狀大率似龍,但蛟能害及人畜,龍則不然,龍能飛,且變化不測,蛟則不能也。

《廣雅疏證》原文:蛟為龍屬,不得即謂之龍古書言蛟、龍皆為二物,無稱蛟為蛟龍者。

②:關於蛟捕獵的方式有幾個列子:盛弘之《初學記》:沔水隈潭極深,先有蛟為害,鄧遐為襄陽太守,拔劍入水,蛟繞其足,遐自揮劍截蛟數段,流血丹水,勇冠當時。於後遂無蛟患。

《太平廣記》:初,水中蛟殺人及畜等甚眾。其牛因飲,為蛟所繞,直入潭底水中,便爾相觸。數日牛初,潭水赤,時人謂為蛟死。